中時電子報/2014.11.01/林宜慧/台北報導
吃手、玩手,搓手,這些看似自閉症或腦性麻痺的動作,其實可能是罕見疾病「雷特氏症」;台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呼籲,此症誤診率高,沒有及早治療不僅影響生活功能,家屬負擔也大,國民健康署應盡快將國內檢驗費納入補助。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施靜儀回應,該署之前對國內罕見疾病調查,結果國內沒有檢驗雷特氏症的機構,後來經了解,國內有兩家機構有檢驗能力,但為了幫病人把關檢驗品質,機溝必須經資格審查才能補助,已通知對方送件,若通過審查,往後低收入、中低收入病友檢驗費可全額補助,一般病友也能最高補助8成。
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主任李旺祚表示,雷特氏症是種先天性神經系統發展異常的罕病,患童多數伴隨智力、肢体、語言等多重障礙,症狀通常6到18個月會慢慢明顯,到1歲半後就應該發覺並接受診斷,但若誤診,醫院可能把他當自閉症患者只施予行為治療,影響病童一輩子,甚至退化到只能坐輪椅,吃飯、洗澡都要外人協助。
雷特氏症發生率約1萬分之1至1萬2000分之1,在台灣目前找到約60至70名病友,李旺祚提醒,病患部分症狀常被誤診為自閉症,誤診率很高,因此要透過基因檢驗確診。
他表示,現在陸續有很多藥物治療方法出來,有些孩子3、4歲開始治療,就能改變他的人生,像他曾收治病童搓手搓到長繭,治療後搓手症狀幾乎消失9成,另有原本無法起身的孩子,藥物治療後可以自己爬起來坐著;雖然治療不會影響壽命增加,但大大增加生活功能和品質,也降低家屬照料的負擔。
然而,台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曾麗華說,檢驗費昂貴,目前國健署並未補助國內檢驗費用,若送到國外代檢花費超過10萬元,以往罕病基金會有補助,但慈善團體若募款困難,補助相對困難,希望國健署盡快將國內檢驗納入補助。
新聞出處: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101002972-26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