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4.10.23/許敏溶、蔡永彬/台北報導
今年全球掀起「冰桶挑戰」募款熱潮,藉淋冰水體驗病症、捐款並點名其他人響應的方式,幫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募款。該疾病現無藥可醫,中研院昨發表研究成果,透過老鼠實驗發現體內TDP-43蛋白質與漸凍人等疾病有關,已建立平台進行實驗,盼未來透過此平台找到治療藥物。
冰桶挑戰募7千萬
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沈哲鯤團隊,兩年前即發現TDP-43蛋白質,和漸凍人症與腦前額顳葉退化症等病症相關;他昨說,逾九成漸凍人症和五成以上腦前額顳葉退化症病例,病變細胞含TDP-43蛋白質堆積物,研究團隊現已建立實驗鼠模式,以現有不同類型藥物進行實驗,例如用來治療癌症的雷帕黴素,發現可預防及減緩腦前額顳葉退化症;近日北醫則將乳癌用藥諾瓦得士錠投入研究。
漸凍人協會指,若研發出治療藥物,對患者與家人是福音;協會也感謝先前「冰桶挑戰」募得約七千萬元,將先用於成立北部照護專區。
曾參加「冰桶挑戰」的藝人馬友蓉透過經紀人說,她在活動剛傳進台灣時就響應;得知相關領域研究有進展,很開心。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仁澤說,漸凍人症致病機制複雜,「老藥新用」若要人體能實際使用,恐要十年。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漸凍人)小檔案
●病因:
◎約9成是環境等複雜因素影響,醫界仍在研究中
◎約1成是家族遺傳
●盛行率:10萬分之5~6,推估全台病友約1500人
●預防:若夫妻一方為漸凍人病友,生兒育女前應由醫師仔細評估
●症狀:
◎罹病後因運動神經功能受損,將出現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狀,包括肌肉無力,四肢、軀幹等全身逐漸無力,終致癱瘓、吞嚥困難
◎平均罹病後3至5年出現呼吸衰竭,需氣切才能維持生命
●治療:目前無藥物可治,只能延緩疾病進展
資料來源:漸凍人協會、《蘋果》資料室
新聞出處:http://goo.gl/tBdCfN
漸凍人及失智症 乳癌藥有效 自由時報/2014.10.23/記者湯佳玲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3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