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有機酸堆積恐奪命 血液淨化救罕兒

華人健康網/2014.07.17/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洗腎,一般人視為畏途,但才剛開始學會走路的「Q寶」,卻因為罹患罕見的「丙酸血症」,必須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且術前還需洗腎淨化血液,移除體內的有毒代謝物質,穩定代謝狀況,才能提升手術成功率,救回寶貴的生命。對Q寶而言,成長所經歷的磨練,從一出生就比別人更艱辛!

丙酸血症代謝異常 罕病寶寶洗腎換肝獲新生

現在的Q寶,年齡1歲11個月,外觀帥氣可愛,與正常幼兒沒有差別,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8個月前他才剛經歷洗腎和換肝的治療。

Q寶是爸爸媽媽的第一個寶寶,出生時體重4015公克,在1個月時經台大醫院新生兒篩檢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丙酸血症」,是屬於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中有機酸血症的一種,因代謝途徑上的酵素出了問題,導致有害人體的有機酸堆積,必須進行嚴格的蛋白質攝取控制,否則病症發作時,會出現食慾下降、餵食困難、肌張力低下、高血氨等症狀,若無適當治療,可能發生智力障礙、昏迷甚至危害生命。

Q寶的爸爸表示,Q寶出生後喝母奶幾天後,就改喝特殊配方奶粉,進行嚴格的蛋白質攝取控制,但寶寶在6個月大時雖然檢查數據呈現穩定狀態,卻明顯有越吃越少、食慾下降的現象;7個月大不僅餵食困難,還有肌張力低、坐不太穩的症狀。此後,病症越趨嚴重,甚至曾發生整天不吃東西的情況。

為了讓Q寶健康成長,Q寶爸媽聽從專業醫師的評估建議,讓他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並由符合移植條件的媽媽捐肝。不過,在換肝之前,Q寶還需接受俗稱「洗腎」的「急性腎臟替代療法」,淨化血液,提升換肝手術術後的成功率。終於,Q寶在1歲3個月大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術後復原良好。爸爸開心的說,Q寶變得比較愛吃了,且難以掌握的蛋白質攝取量,限制也稍微寬鬆了。

罕見代謝異常疾病 全台粗估約千人

罕見疾病基金會表示,目前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1000名罕見代謝異常疾病患者,其中需要低蛋白飲食控制則約為350人,他們看似與一般人無異,但由於身體的缺陷基因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不小心吃到不該吃的食物或些微感冒,都可能引爆生理大失調,而可能造成永不可逆的傷害,智能發展退化,甚至危及生命。

代謝異常!罕病兒洗腎2天不間斷

在病患急性發作時,必須把握黃金期緊急移除體內有毒性的代謝物質,否則將會導致嚴重的酸中毒,甚至腎衰竭等不可逆的情況。這部份除藥物控制外,洗腎便是另一個救命關鍵。不過,不同於一般成年人的洗腎採「間歇性治療」,約每4個小時要暫停一下,罕病兒童的體內毒素是累積不間斷,至少需要進行至少1到2天「連續性」洗腎,才能穩定恢復健康。

更困難的是,傳統洗腎機器難以滿足小小病童的需求,合適的多功能血液淨化機又十分昂貴,許多醫院在考量使用率和投資報酬率後,多半僅願意選擇傳統的方式,或以傳統機器連接小兒管路耗材來因應,此舉無異是在創造風險。對此,罕病基金會籌募經費,陸續捐贈給予台大醫院、高雄榮總和台中榮總新儀器,不讓罕病家庭放棄希望。

【醫學小辭典/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泛指因基因缺陷而造成正常的代謝功能受阻的遺傳性疾病,種類繁多,目前可於新生兒篩檢時發現異常和確診。一般來說,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可分為「有機酸血症」、「脂肪酸代謝異常」,以及「銅離子代謝異常—威爾森氏症」三種類型,其中有機酸血症又可細分為楓糖漿尿症、丙酸血症、白胺酸代謝異常,與異戊酸血症;脂肪酸代謝異常則包括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新聞出處:http://goo.gl/75TS7h

外觀與常人無異的Q寶,其實罹患罕見的「丙酸血症」,需控制蛋白質攝取量。左圖為7個月大、右圖為1歲11個月大的模樣。(圖片提供/罕病基金會)
Q寶在1歲3個月大準備接受換肝手術前,先使用多功能血液淨化平台穩定代謝狀況。(圖片提供/罕病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