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0703
疾病類別: 07
疾病名稱: 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  ( 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334.3
ICD-10-CM診斷代碼:G11.1

  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中,以影響小腦以及脊髓為主的疾病。可以大致區分為遺傳性(hereditary ataxia)與非遺傳性(偶發性,sporadic)兩大類。遺傳性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的遺傳模式包含體顯性遺傳(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與體隱性遺傳(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兩種模式。學界會根據疾病致病基因發現的順序,將之命名為SCA1, SCA2, SCA3等等。隨著基因診斷與分子醫學的進步,目前已有將近50個基因被發現會導致SCA,及早針對這些遺傳性家族確定分子基因診斷,不僅可以提供家族遺傳諮詢,針對家族中無症狀患者之及早確診,以及產前遺傳診斷,將可協助病患與家族確診及提供需要之協助與治療。

  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病患會出現哪些臨床症狀呢?不論是哪一種遺傳模式的SCA,因為小腦與脊隨會因為突變基因的變化產生神經退化導致小腦與脊髓萎縮,而小腦是我們中樞神經系統中很重要的一個構造,它的功能包括了動作的協調、肌肉張力的調節、姿勢與步伐的控制以及認知功能的調控。因此,當小腦發生病變時就會出現步態平衡不穩,常常跌倒,動作失調,患者無法很平順的完成一個動作,會出現類似顫抖的症狀,因此而執行一項動作的速度也會變慢與不穩。我們可以觀察到患者的動作的精準度也會變差,講話音調變得含糊不清,吞嚥因難常常嗆到等,甚至有些病患的專注力與認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思考速度變慢與經常出現記憶力較差的狀態。因此病患很常會需要柺杖協助行走,或是需要減慢吞嚥喝水的速度,避免經常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目前發現的這些遺傳性致病基因中,以SCA 2與SCA 3的盛行率最高。這兩種皆為體顯性遺傳模式,突變形式為CAG三核甘酸重複序列的擴增,由於CAG三核甘酸重複擴增的情形,使轉錄出的蛋白質因為麩醯氨酸(glutamine,GLu)重複次數過多,造成蛋白質產物長度過長,產生過度延長,使得蛋白質構型改變,造成功能異常,進而對神經細胞產生毒性,而造成小腦的萎縮。值得注意的是,亞洲病患若是CAG三核甘酸重複序列的擴增處於正常至異常邊緣區段,將會表現出巴金森氏症症狀(動作遲緩,行動緩慢),小腦功能失調症狀較不明顯。類似的CAG三核甘酸重複序列的擴增易造成其他型式的顯性遺傳SCAs,例如SCA 1,SCA 6,和SCA 7以及齒狀紅核蒼白球萎縮症(Dentato—rubro—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SCA 17亦是因為CAG三核甘酸重複擴增導致TATA box結合蛋白(TBP)基因序列表現異常,臨床上,SCA17病患除了典型小腦功能不佳症狀外,亦會出現認知功能減退甚至有些會合併有癲癇症狀。

  隱性遺傳小腦運動失調症包含Friedreich ataxia (FRDA),但是此病症在台灣較少,大多在白種人族群較常見。它是由於在FRDA基因的intron 1有CAA三核甘酸重複序列的過度擴增。其他隱性運動失調症的類型還包括ataxia telangiectasia,病患皮膚與眼睛會出現微血管擴張的症狀。臨床上另有另一種非漸進式小腦功能退化,而是陣發性小腦運動失調症(episodic ataxia),陣發性小腦運動失調症的第一和第二型也是體顯性遺傳小腦失調症,其病因為在負責鉀離子電荷閘門通道的基因(KCNA1)和小腦P/Q類型鈣離子通道α1亞型基因(CACNL1A4)產生突變。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因為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的精進,陸續許多原本是導致隱性遺傳小腦運動失調症的基因,被發現即使只有帶有一股基因的變異,仍會導致症狀的發生,並且遵循顯性遺傳模式,同時segregation analysis亦證實
家族中具有小腦退化症狀的成員都帶有單股基因變異。例如STUB1 (STIP1 Homology And U-Box Containing Protein 1)基因,初始被發現時是帶有兩股基因的變異,導致隱性遺傳的SCAR 16,病患發病年齡較年輕,大約15—20歲。然而,單股的STUB1基因突變,導致顯性遺傳的SCA 48,病患症狀幾乎一樣,只是發病年齡較晚,大約40―50歲。兩者病患皆會出現步態不穩,平衡失調與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包括認知功能減退與少數會合併巴金森症或是舞蹈症的症狀。機轉可能與haploinsufficiency或是dominant negative effects有關。

  總結來說,隨著分子基因學的進步,對於小腦運動失調症的基因診斷率越來越高,甚至會發現新的致病基因與同時會表現顯性與隱性遺傳模式的患者。穩定與可同時進行多基因檢測的基因檢測平台,將可以提供病患早期診斷,減少病患與家屬的奔波,並可以及早進行遺傳家族諮詢,甚至症狀前檢查及產前遺傳診斷。藉由藥物與復健輔具的協助,將可以協助病患減緩惡化程度。新的基因發現,將對於其致病的機制的研究也多所助益,以加速未來以機轉為導向的治療,減緩神經系統的退化。


◎ 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企鵝家族)
網址: http://www.tscaa.org.tw/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1年林靜嫻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
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本會「病友資源手冊之照護手冊」網頁、本會繪本「螢火蟲故事島第二季-被詛咒的妮妮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