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秋分,本會北區志工服務也已來到今年最後一季。為讓數月以來專注於行政、表坊及各項服務的志工夥伴喘口氣,透過聚會充充電、好好放鬆,本會特選定10月20日(星期日),假台北服務中心辦理「2024罕病北區志工秋季成長訓練」,共匯聚23位關心罕病的夥伴一同參與,溫馨交流。
活動當日,首先由本會研究企劃組洪組長歡迎及感謝志工夥伴長期以來的支持與陪伴,並介紹長年參與本會表演工作坊、身兼罕見職人的肌失養症病友李柔萱小姐,為大家分享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柔萱準備了許多幼時的照片,與大家分享發病前尚能行動自如的可愛樣貌,以及如何發現異常的確診歷程。即使同時獲知妹妹佳諭也罹患相同疾病,且病況更加嚴重,柔萱爸媽克服痛苦混亂的心情,重拾力量,堅定陪伴姐妹倆一步步成長。投影幕上,秀出一張張柔萱剪布、縫紉、一件件親自打造的手作布品,以及與爸爸攜手登上年度音樂會舞台的照片。曾經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生日,如今講台上落落大方的柔萱已30多歲,娓娓道來宛如新生的人生故事,讓現場的志工夥伴感動不已、許多人紅了眼眶。
在柔萱的分享後,緊接著由與柔萱相識多年、任教於台北市立大安高工,同時身為本會資深志工的謝佳男特教老師,以「如何協助病友」為題,引領志工夥伴重新反思「無障礙」的涵義與價值。除了長年支援合唱團及各大活動之外,佳男老師亦為本會資深攝影志工,藉由一張張親自拍攝的病友照片,細細講述為病家留下珍貴影像紀錄的感動與意義,以及身為志工,能如何留心不同病友的需求。佳男老師真誠深刻、又不失幽默的演講內容,以平易近人、貼近志工的切角,引導大夥兒更加認識罕病,並跳脫框架、重新看見每位病友除了障礙以外,生而為人皆有的內在想望與追求。
經午茶時間的交流與休息後,第三場演講特邀與本會合作多年的力人心理治療所,由擁有各大醫學中心多年服務資歷的吳瑋庭臨床心理師,與志工夥伴分享助人者如何透過自我覺察、冥想等內在探索方法,適當照顧自己的身心,方能在服務的路途上走得更長更遠。除了探討確診重大傷病常見的心理反應、替代性創傷、病友調適歷程等概念以外,吳瑋庭心理師也現場帶領冥想引導,邀請大家靜下心來,透過提問引導感受當下的身心狀態,讓大夥兒能將簡單實用的靜心技巧帶回生活中,提升因應壓力的彈性與復原力,會後迴響熱烈。
壓軸登場的「泛音療癒頌缽體驗」,由〈瞰瞰.頌缽療癒〉的專業頌缽師Hana及助教老師,帶領志工夥伴認識何謂頌缽,以及如何透過缽音及震動帶來放鬆療癒的效果。本身亦具特教背景的頌缽師Hana分享,助人者常把焦點放在他人身上,卻忽略自身的需要。透過缽音,能讓腦波處於α波狀態,而缽的震動又具備按摩的功效,同時帶來內心及身體的雙重放鬆,減輕焦慮、改善睡眠,因此逐漸成為廣受大眾歡迎的療癒體驗。除了讓大家親自敲缽,體驗不同的缽音與震動外,頌缽師Hana也邀請大家在瑜珈墊上放鬆躺下,實際帶來一場近1小時的頌缽療癒。過程中,有些夥伴很快地入睡了,有些夥伴體驗到腦中雜念逐漸平靜的安詳感。療癒結束後,夥伴們紛紛分享各式各樣的內在體驗,新奇又放鬆。此次志工成長訓練也在平靜釋然的頌缽泛音中圓滿落幕。
誠摯感謝此次課程中關心罕病、應邀出席的各方講者,為平日專注於志工服務的夥伴們帶來充實溫馨的週日午後。希望志工夥伴能透過此次聚會充充電、療癒身心,更有元氣與力量回到各自的生活及服務當中,攜手在志工服務的路途上走得更長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