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罕見家園正式開幕後,中部辦事處陸續帶領案家前往認識屬於罕病的園地,9月28日(六)再度邀請中區16個家庭、14種類,共計40位病友與家屬一同前往體驗親子共遊的樂趣,家園設施完善、貼心,對於首次造訪的病家都感到十分驚奇。
上午第一站來到營養教室,由本會病友家屬古寶英老師帶領手做好吃又好玩的紅粄(又稱紅龜粿),寶英老師為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患者之母,本身亦為薪傳師,致力於客家米食文化推動及教學。紅粄是客家人慶祝家有新生命誕生,並分享喜悅而分送親朋好友的常見食品,使用糯米粉、紅麴粉水、砂糖製作成均勻光亮麵糰,再將紅豆內餡包入麵糰,輕輕壓入塗抹沙拉油的粄印中塑型,放入蒸籠即可完成。傳統製作紅粄的模子工具稱為粄印,龜形中間刻有壽字,係取龜長壽之意,本次也讓大家體驗使用壽桃粄紋,讓紅龜粿的製作充滿祝賀之意。由於大家幾乎都是第一次體驗,感到特別新鮮有趣,大人小孩都認真投入,在等待紅龜粿出爐前,大家邊享用咖啡茶飲,一邊聆聽寶英老師介紹客家文物器具,同時體驗客家擂茶DIY;擂茶又名「三生湯」,可以充飢解渴且營養價值高、容易吸收,可將綠茶粉、黑芝麻、白芝麻、花生、堅果等放入擂缽中,使用擂棍研磨至粉狀,如細緻到出油狀態,風味與口感則達到上乘,注入熱開水再加入米香與紅豆泥便大功告成。製作過程需要大家齊心協力、輪流出力, 爸爸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研磨過程趣味橫生,大家一起共享味道噴香客家擂茶。
下午則在多功能教室進行頌缽瑜珈體驗課程,在莊惠臻老師帶領下,不僅是透過頌缽音療的能量流動,大家學會運用椅子進行瑜珈動作,許多家屬長年肩頸痠痛、軀幹與下肢亦十分緊繃僵硬,透過本次課程體驗可以獲得舒緩,結束時甚至有家屬是放鬆到直接入睡,足見平日生活身心負荷實是過重,能在家園獲得片刻休憩,深感身心都能好好被呵護。
最後進行園區全區導覽,包含園藝教室暨溫室、共融遊憩場、觀景台、體適能教室、多感官與感統教室,讓大家對家園有更深入的瞭解,由於空間規劃非常寬敞舒服,對於行動不便者非常友善,福祉設備示範中心有讓人稱羨的沐浴設施,病家對於基因教育中心也十分有感,紛紛建議可安排學校或機關團體來参訪,增加一般社會大眾對罕病的認識。活動結束後,大家仍期待中辦持續規劃身心靈紓壓課程,讓中部病友也有機會持續接觸與運用到罕見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