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活動報導
於2018-10-29 10:10:28發表 (閱讀次數:1204)
【大眾宣導】2018罕見疾病社會工作研習課程 樂己助人

   本會目前服務病類約254種,將近14,000多個家庭,其對象範圍涵蓋搖籃至終老。對象更是不只限於病患本身,而是擴及家庭甚至家族。如何讓第一線服務工作者有更深切的認識與體認,我們必須向下扎根,從社工相關領域的學生著手,以培養永續且真正能協助病家的人才。

  10月27日(六),我們舉辦【2018罕見疾病社會工作研習課程】,將種子繼續投入未來助人工作者,本次共有來自15所學校,20位社工相關學系參與其中,課程分為三個主題,第一主題為罕病病友/家庭的face to face 分享,上午邀請埔里基督教醫院的社會工作室主任楊智凱社工師,除了社工師的身份,他同時也是罕病BWS的家長,智凱老師用雙重角色點出,對罕病家庭來說,有許多問題是無解的,有時求助,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希望找到能和別人一同分擔情緒,無聲陪伴往往強過一句罐頭式安慰。再者,社工以助人為本,個案有事跑第一,病友、子女有事,太太跑第一,但太太跑的是全馬的馬拉松,後面沒有人接力的無助……心很累,當日智凱老師的太太也一同參與分享,雖簡短但句句切中核心。

   接著,病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林宜萱社工,現職新北市政府社會局老人福利科,開著電動輪椅上台,宜萱隱喻自己與罕病是寄生關係,有人覺得身體生病像是被可怕的寄生蟲附身,但她認為罕病有讓她脆弱的時候,但同時也讓她獲得許多「特權」,例如:車票半價的「特權」,輪椅席的「特權」,一切看似苦處的事情,宜萱用她的幽默淡化一切。家中她與弟弟幼時皆確診為SMA,父親一人親手拉拔長大,宜萱為減輕家中負擔,很驕傲地表示,在就學期間的學費都是用獎學金支付,一毛錢都沒讓父親擔心。回頭看自己從事社會工作一職,表示原本的志業,是救人的醫科,但數理差,因而選擇同為助人工作的社會工作,獨立的宜萱,從大學的宿舍、個人助理員到實習規畫,都是靠自己主動去詢問,與其等待協助,不如主動出擊,宜萱畢業後,離開台中父親的舒適圈,一人北上到台北租房子、找工作,過程失敗無數,但宜萱相信總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現在的她,有找到適合的租屋處,有遇到看到她優點的工作同事,宜萱表示:許多人都看到她不方便的外在,卻忽略她專業與努力的內在,有時有障礙的不是開著電輪的她,而是社會的環境,若彼此的心都打開,走到那都是無障礙空間。

    第二主題為本會的服務介紹,介紹前後,我們設計了快問快答的遊戲,增加趣味與記憶點,讓與會者了解罕病的需求與增加基本的知能。第三主題則是【Board Game×Social Work】,桌遊已使用在各個領域中,透過不同工具,搭配專業人員的引導,可以引發人的主觀想法或讓工作人了解受助者真實的內心。本次邀請亞洲體驗教育學會(AAEE)理事莊耀南老師,引導大家用三個小時的桌遊互動,進行經驗連結、換位思考,融合與個人思考中,除了教導助人者操作與引導的基本技巧外,也透過實際的參與,能夠去體會其中的角色,在生心理的反應與思路,會後,參與者回饋中提到,『溝通』是一件需要不斷學習跟確認的,在桌遊互動中發現,你覺得與他覺得,往往是兩個世界,我們從事助人者,更要對此高度敏感與不斷的核對。

    感謝參與者願意給予一整天的時間,課程主要目標雖是給予罕病相關知能、經驗分享,但從大家的提問、回饋中,也讓我們更了解未來努力的取向與課程修正,期待未來在助人領域能一同合作,共建社福多元網絡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