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閱讀追逐奇蹟,看見生命奇蹟
  • 主 題:「追逐奇蹟」
  • 作 者:搭撘咪
  • 年 齡:42
  • 疾病名稱:成骨不全症病友家屬
內容介紹:

       不敢翻閱這本書,怕又帶給我太多的淚水,怕又加深對生命的無奈。終於在時間的催逼下,我跳過各路名人的推薦,直接進入作者約翰.克勞利的世界。他平實的訴說生命故事,讓我原本防備的心通通在他自然的鋪陳下,通通瓦解。更讓我在兩個月裡,反覆的閱讀了兩遍。因為,這不是一本讓人落淚得書,而是充滿著盼望夢想的書。

  當中的艱難,當中的不捨,彷彿也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讚嘆,作者克勞利單純的為了孩子所做的偉大努力。卻也讓自己自責的問自己,我為自己的孩子做了甚麼?我為其他的病友做了甚麼?當我在一堆問號裡度過,卻在某一天看見推薦序裡,陳長文先生分享一段聖經裡的話。 

  耶穌把所有人分為兩半,一半在他的右邊,另一半在左邊。耶穌對右邊的人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那些人就問耶穌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或是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是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 』 

  耶穌回答說: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些弟兄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聖經裡的這段故事,我曾經讀過好幾遍,卻從來不曾感動過。在讀過這本書後,這段故事,卻讓我眼睛彷彿開了,眼淚不止的潰堤,心好像明白了。 

  書裡面好幾個標題都讓我覺得很振奮。例如:向你的孩子學習,孩子激發我拒絕放棄,請不要同情我,從不為自己祈禱,一個人做不到,陌生人的好意,希望與勇氣的力量,一個母親可以改變全世界,生活中不能沒有幽默,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孩子…..。 

  文中,那段扎針的惡夢,更讓我回憶起多年前那段不愉快的經驗。我的女兒每三個月要到醫院接受酵素的治療。所以必須要扎針,才能打點滴。以往,在另一家醫院時,她都被稱讚為最配合,最乖的小孩。因為她總是乖乖的坐着,讓護士小姐不需要哄她,就乖乖的伸出手打針,並且從來不曾哭過,不曾掉過眼淚。

  後來換了另一家醫院,就常常讓她害怕打針。那天,依著約診時間,到醫院報到。注射室的護士小姐把她當實驗品,針頭在她的血管裡來回的移動,更粗魯得嚇阻哭泣中的她。讓站在一旁的我,都忍不住掉淚。但為了治療,只能無奈得忍受護士在好幾處血管尋找合適的位置。經過幾番的折騰,連護士自己都不好意思得放棄,才求救另一位替幼兒打針的專職護士。這困難的扎針工作,卻在專職護士接手後,一次就成功。從此,我的女兒寧可花上一兩個小時等待專職護士,也不願意去當實驗品。或許這個不愉快的經驗,經由女兒的眼淚向醫師訴說,以及透過文字書面的反應,經過幾次門診後,診間已經有固定駐注射室的專職護士。讓我的女兒不用再害怕打針了。或許她的眼淚,她的犧牲,讓其他病童免於同樣不需要的折磨。

  文中,提到梅根的死黨,對代課老師或新同學的一段話。他們說: 『這是我的朋友梅根,她很酷,她的腳不管用,也沒辦法自己呼吸,但她的頭腦很好,就跟我們一樣。』而入學前原本許多家長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與梅根同班,卻在相處一學期後紛紛拜託校長讓他們的孩子與梅根同班。因為梅根,教他們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相信這個轉變,不止是在梅根的學校發生,也是在許多病友的學校,人際關係上看見。
  前幾個星期帶著女兒到台大醫院注射藥物時,巧遇一位從德國來台學習中文的外國朋友。他是位龐貝氏患者,現在每星期固定到醫院注射藥物,讓他的病情可以控制。這是因為,有著約翰.克勞利的努力,研發了龐貝氏的藥,讓他有了治療的機會。疾病非但沒有把克勞利這個家庭吹毀,反而帶給更多人希望。 

  對克勞利夫妻而言,測度生命最佳辦法,不是活了多少年,而是那些年的生活品質。而我家,限於經濟上的限制,住在沒有電梯的公寓,一家人擠在一個房間裡睡覺。但卻也鍛鍊了孩子的體力與親子間的親密度。相信在心靈上的滿足,可以彌補生活的品質。 

  還好有了孤兒藥法案,有影星傑克克魯格曼的支持,以及艾比(創立全美罕見疾病組織)的遠見和熱情,有陳麗茵女士的奔走與倡導,有許多科學家與醫生的貢獻,讓罕病患者看見希望,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