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 0717 |
疾病類別: 07 |
疾病名稱: 先天性痛不敏感症合併無汗症 ( 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 CIPA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
ICD-9-CM診斷代碼:705.0 ICD-10-CM診斷代碼:L74.4 病因學: 此症為一種遺傳性、伴隨痛覺不敏感與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的罕見疾病,最明顯的特徵是無法感受到疼痛及辨別冷熱、出汗量減少甚至無汗、以及智能障礙。報告顯示,無論是近親婚姻還是非近親婚姻,都有病例被報告過。致病基因(NTRK1 gene)位於第一對染色體1q23.1的位置,NTRK1基因可以轉錄出具有高親合力的酪胺酸酵素接受體(tyrosine kinase receptor),該接受體對於維持神經元自然生長和胚胎感覺神經元以及交感神經元的存活至關重要。當NTRK1基因突變時,會導致酪胺酸酵素接受體與神經生長因子的結合出現問題,使其下游正常傳遞功能作用喪失。 發生率: 此症非常罕見,雖然全球各地均有報告,但其準確發生率尚不明確。不過在日本及以色列被報告的案例較多。截至2009年,在日本約有130至210例患者。此症較易發生於同源的族群社會,在日本及以色列這些高發生率的地區,分別有各自族群中存在特定好發的基因變異。 臨床表徵: 患者的臨床症狀因其對疼痛刺激反應和自我保護行為的不同而有多樣的臨床表現。主要症狀包括痛覺缺失及無汗症;缺乏痛覺之保護作用會導致角膜潰瘍、四肢及口腔結構損傷(包括自殘)與結疤,尤其發生舌頭、嘴唇、牙齦、指頭瘢痕。這些患者也可能因反覆創傷導致骨折和關節病變,還可能發展成骨頭和關節的慢性感染如骨髓炎( osteomyelitis ),致使關節變形,甚至惡化到需要截肢(amputation)。智能遲緩、過動和情緒不穩定也是常見的症狀。 患者無法排汗可能導致反覆且無法解釋的週期性高燒、呼吸困難以及致命性高熱症(hyperthermia),尤其是發生在嬰兒與幼童身上。痛覺的缺乏主要由於背根神經節(Dorsal root ganglia)中與痛覺傳遞相關之感覺神經元缺損所造成,無汗症是因為失去了由交感神經所控制的汗腺功能所導致。 遺傳模式: 此症為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父母各帶有一個突變基因但無臨床表現,被稱為帶因者。患者本身必須要同時帶有兩個突變的基因,這通常是從父母各自繼承一個突變的基因;若是父母均為帶因者,每胎出生此症的機率為1/4。目前已知的基因缺陷為NTRK1基因位置在第1對染色體長臂(1q21.3)的地方。 診斷: 此症的診斷主要依賴於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無汗症及嬰兒會出現週期性高燒,痛覺和溫度感覺的缺失,孩童會咬舌、唇或手指,較年長的患者會有反復性創傷(如瘀傷、骨折等)及智力障礙。基因檢測可以用來確認診斷,目前已有研究室發展出此症基因突變的分析方法,超過99%的患者可以利用基因定序偵測到有NTRK1基因突變的情形。 治療: 治療主要針對症狀進行,需整合兒科、骨科、牙科、眼科及皮膚科醫師協同照護病童。針對無汗症需要密切監測患者體溫,以及時預防及治療發燒或失溫的現象。無痛症則需矯正患者行為,以減少受傷;治療骨折則需選擇適合材料,並注意支架及侵入性手術是否會造成感染;對皮膚症狀可使用潤膚劑預防角質化和二次感染風險;對乾眼症需定期護理,預防角膜感染發炎。早期療育和社會支持對改善患者的發展和運動功能至關重要,尤其是學齡兒童和青少年。 牙齒矯正師建議患者應保護牙齒,以防止損傷。因此,一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護口器(mouthguard)來保護舌頭和口腔組織。固定於上顎的彈性軟墊護口器,可以將堅硬的牙齒與軟組織分隔,或是充當避震器以分散對硬組織(牙齒和齒槽骨)的衝擊。但有些患者在他們口腔處會產生一些因護口器所引起的傷口,則建議應改用少引起創傷的護口器,以減少口腔潰瘍的風險和避免過度咀嚼的問題。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