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0105
疾病類別: 01
疾病名稱: 楓糖尿症  ( 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編碼:270.3
ICD-10-CM編碼:
E71.0

        當我們抱著嬰兒時,多少會聞到他們身上散發的「乳臭味」,但若小寶寶身體異味濃重或氣味特殊,那就有可能罹患胺基酸代謝異常的疾病。像苯酮尿症患者會有霉味、異戊酸血症患者會有臭腳丫的味道,而楓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 簡稱MSUD)患者的體液和尿液則會有楓樹糖漿的甜味。 

病因學:
  楓糖尿症是因體內缺少支鏈甲型酮酸脫氫酵素(branched-chain α-keto acid dehydrogenase),使得支鏈胺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的代謝無法進行去羧基反應(decarboxylation),因而這三個支鏈胺基酸堆積在體內產生毒性,對腦細胞造成傷害,同時也產生了特殊的體味。

遺傳模式及發生率:
楓糖尿症是特殊支鏈胺基酸代謝異常的罕見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台灣的新生兒發生率為101,624分之1,在台灣約佔半數患者為原住民。

臨床症狀:
  此症依病患的臨床表現及生化反應可分為五型:典型的楓糖尿症(classic type)、間歇型(intermittent type)、中間型(intermediate type)、維生素B1反應型(thiamine-responsive type)及E3 缺乏型(E3 deficient type)。
        典型患者於新生兒時期發病,剛出生時正常,在開始餵食後數天至一周內,會逐漸出現嘔吐、嗜睡、食慾減低、呼吸急促、黃疸、抽搐、角弓反張等現象,身上散發焦糖或楓糖漿的體味或尿味,嚴重者會意識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診斷:
1.血液胺基酸分析,可發現典型病患的纈氨酸、白胺酸、異白胺酸及異白胺酸的異構物(alloisoleucine)的數值很高。
   目前新生兒篩檢利用串聯質譜儀,可提供早期診斷及治療。
2.可考慮萃取細胞中的BCKD酵素作分析來確診,患者的數值會大幅低於正常值。而可選用細胞包含纖維母細胞、白血球、
   肝臟細胞,需要手術切片取得檢體。
3.也可用基因診斷確診,要在BCKDHA, BCKDHB或DBT之一的兩套基因上皆找到致病變異。此項檢查只需要抽血。
4.如需要產前診斷,可執行絨毛膜或羊膜穿刺,取得細胞來做酵素分析或基因診斷。

治療及預後:
一、
急性期:
(一)有嗜睡、昏迷或癲癇發作等症狀:
1.穩定生命徵象
2.先禁食,靜脈注射給予高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質,避免身體分解自身組織,產生有毒物質;但須在24-48小時內,將胺基酸補充逐步加回。
3.必須維持電解質和血糖的穩定,矯正代謝性酸中毒,以維持血液中適當的酸鹼值
4.避免給予過多的水分,以免造成腦水腫
5.對於較嚴重的患者,考慮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移除體內堆積的有毒物質。
6.有些對大量的維生素B1有反應的病童也可嘗試給予此項治療。
7.有發燒、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但還沒有太久,精神仍佳時:
8.輕微患者,可以考慮鼻胃管灌食特殊奶粉,確保攝取熱量足夠。
9.無法進食或有高燒,可先禁食,靜脈注射給予高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質,避免身體分解自身組織,產生有毒物質;但須在24-48小時內,將胺基酸補充逐步加回。

二、長期治療:
(一)利用無支鏈胺基酸的特殊奶粉,適當限制病患的攝取。但支鏈胺基酸是必需胺基酸,身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仰賴外界的補充,所以要調整一般嬰兒奶粉與特殊奶粉的比例,以兼顧必需胺基酸的來源,恰足以供應病童生長,但又不能過高而造成毒性。
(二)治療初期要經常抽血,以偵測血液中胺基酸的濃度。
(三)在纈胺酸及異白胺酸低下的病童,須額外補充。
(四)若已傷害到中樞神經系統,需及早接受早期療育及復健治療。
(五)亦有患者接受肝臟移植,移植後不再需要飲食控制。但器官移植有手術及排斥的風險,且已經產生的神經學後遺症無法復原。

三、預後:
患者出生後血漿中白胺酸數值高過1000 uM的時間越久,智能會越降低,因此積極的飲食控制相當重要。血漿白胺酸數值,若能長期維持在正常值的1.5至2倍以下,孩子有相當大的機會有正常的發展及智能。


2015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2年賴建亦/李妮鍾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本會「罕見疾病叢書之醫療飲食手冊」網頁、本會「罕見疾病叢書之醫療飲食手冊」網頁(1)(2)(3)本會繪本「螢火蟲故事島第三季-美食家艾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