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 0304 |
疾病類別: 03 |
疾病名稱: Fabry 氏症,法布瑞氏症 ( Fabry Disease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有 |
ICD-9-CM診斷代碼:272.7 ICD-10-CM診斷代碼:E75.21 法布瑞氏症為一種罕見之遺傳性疾病,罹患此病的病患是因負責製造α-galactosidase (α-GAL)酵素的基因缺陷引起。由於缺乏這種酵素,使得一些脂質(lipid),特別是globotriaosylceramide (GL-3)無法被代謝,因而堆積在全身許多細胞內的溶小體(lysosome)內。當GL-3堆積在血管內皮細胞內時,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而這也是本病對腎臟、心臟與腦血管造成併發症的主要原因。其堆積物也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臨床上會造成手腳相當的疼痛。 由於本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因此對男性的影響會較大(因為男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女性則有二個X染色體)。在美國約有四萬分之一的男性罹患本病,而且是不分種族的。女性帶原者(一個X染色體缺陷,而另一個則正常)有時可出現疾病的某些症狀,但通常較輕微。 此病傳統的臨床症狀會在兒童或青少年期腳部或手部出現間歇性的疼痛或感覺異常,病人有時會描述像燒灼的感覺,而這種痛有時痛到相當厲害,讓病人無法進行手邊的工作。其疼痛持續的時間從數分鐘到數天都有,有時會重覆性的出現。患者通常在溫度較高或季節變化時較易出現疼痛,也有許多人在運動或上完體育課後會更痛。這種疼痛常被誤診為風濕病、幼年性關節炎、關節痛、生長痛或是心因性疼痛,甚至被認為是裝病或小孩不肯上學所編出來的藉口。此病通常直到成人後才被診斷出來。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平均被診斷出本病的年齡為29歲,另一項在澳洲從1986至1990年的研究也發現被診斷的平均年齡為28.6歲,而無法及早診斷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本病的病徵常被誤診。 另外一項病徵為在下腹、大腿、陰囊、外生殖器的皮膚上出現紫黑色的皮膚病變,稱為血管角質瘤(angiokeratoma corporis diffusum)。皮膚病變通常隨年齡增大而增加,但也不一定出現。耳朵、口腔黏膜、結膜、指甲也會出現病變。 GL-3會堆積在組織中並造成血管阻塞。在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中風,在心臟會造成心律不整或心肌缺氧,在腎臟會造成腎功能退化,甚至需要洗腎。通常直到成年(約20 - 30歲)才會出現這些症狀,不過GL-3的堆積卻是在出生或更早就開始進行。病患甚至早在16歲就會出現腎衰竭,顯示本病病程的變化無常。 臨床診斷要以家族病史、四肢疼痛、皮膚病變、特有的渦狀角膜濁斑,及在尿道沉渣或組織檢體中發現充滿脂質的細胞為基礎。再以生化反應分析法來測量α-GAL酵素的含量作最後確診。 目前治療可分為症狀治療及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神經痛可透過各種藥物來緩解,腎衰竭要靠血液透析。目前已有廠商製造出合成的酵素,可能使用這種療法的患者數目會逐漸增多。 以上資料轉錄自本會第十期會訊 2015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以上資料轉錄自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 ,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本會「照護手冊」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