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最新消息
於2020-09-30 12:12:04發表 (閱讀次數:650)
【罕見之光】賀本會曾敏傑共同創辦人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教育部於9月28日(一)於陽明山中山樓辦理本年度「師鐸獎」頒獎,本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教授榮獲本屆教育部「師鐸獎」,並接受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與潘文忠部長頒獎致賀。本年度教育部師鐸獎計區分為行政組與教學組,共計選拔出全國72名獲獎者,其中含校長18名、教師54名;在得獎教師的教育階段別上,計有幼兒園2名、國小24名、國中15名、高中職20名、特殊教育2名、及大專校院9名。曾敏傑共同創辦人現擔任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經由國立臺北大學推薦參加遴選後,再經過面試與決選程序,最終榮獲代表教育界最高榮譽之行政類別「師鐸獎」。

    根據教育部「良師興國網站」指出,109年師鐸獎選拔分為初審及決審兩階段,經各縣市政府及教育部相關單位等受理報名初審後依限額推薦,再由教育部邀集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等代表組成17人決審小組,參酌被推薦人的課程發展與教學績效、班級經營暨學生輔導、教學領導、專業成長與服務熱忱、教育政策與法令推動、投注教育奉獻度、對社會影響度,以及行政合作與公共關係作為遴選標準,就163位候選人逐一進行書面資料審查及面談,經過嚴格評選,選拔出72名獲獎者。

    曾敏傑教授過去在大專院校的教育行政歷練上,曾經擔任過課外活動組組長、學生諮商中心主任、社會工作系主任、以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等職。在擔任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院長期間,積極向教育部高教司、技職司、資科司、及臺北大學等單位研提九項計畫,合計通過八項計畫,計爭取約1600萬元投入大學社會責任(USR)與社會科學前瞻人才培育(UFO)等計畫,對於在地連結、弱勢關懷、教學創新、產學合作、學生培育、與院實體化等議題,都帶來廣泛的成果,也落實了教育部的政策目標。

    而在教育與工作的服務熱忱部分,院長任內更是帶領師生進行在地實踐,每於活動結束之後,親自撰寫新聞稿,於學校網頁登出,並於社區群組流通,以促進臺北大學與在地社區的密切交流,合計已撰寫超過三百則,並主編成「鳶山下的社會實踐」系列專書六冊約六十萬言,紀錄大學與社區的互動與成果。而四年來推動「臺北大學城系列節慶」,吸引社區居民參與校園活動,人數也已超過萬人,因此更獲得「中嘉新聞」17則電視報導,更深化了大學與在地社區的連結。

    在決審面試的過程中,委員們對於曾敏傑教授投入大學社會實踐的歷程與困難極感興趣,尤其是面對高等教育重視研究與教學的情況下,如何動員師生投入社會實踐,也是委員們的關切所在。同時委員們也詢問到目前曾敏傑教授在UFO計畫中探索的「青銀共學、世代共融」,對於這項理念、執行、以及成效,也感到興趣與關注。最後委員們對於曾敏傑教授長期投入國內罕見疾病服務,以及代表台灣在國際上發聲,並獲得國際罕病獎項,也給予高度肯定。

    曾敏傑教授自1998年起投入國內罕見疾病的倡議,二十年來參與罕見疾病的社會立法、政策發展、組織管理、與方案推廣不遺餘力。四年前於擔任臺北大學社科院院長期間,開始執行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以其二十年經營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經驗,帶領北大師生走出校園,進入三鶯地區力行實踐,服務對象並廣泛擴及高齡、身障、部落、兒童、榮民、婦女等弱勢人口,從「行而言」的學術到「起而行」的服務,提供了以學術進行社會實踐的極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