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第十六屆「罕見疾病博碩士論文獎助」經過各界學者專家審閱後,得獎名單正式揭曉,期待能藉此拋磚引玉,獎勵國內學術人才鑽研罕見疾病議題,提昇國內罕見疾病的研究風氣。
依據本會博碩士論文獎助辦法,申請同學除提交歷年成績外,還需撰寫計畫書參加評比,最後依研究計畫內容之重要性、嚴謹度及創新性等面向進行審查。此次獎助活動共錄取6位碩士生及3位博士生,碩士生每位可獲得獎助金4萬元,博士生每位可獲得獎助金6萬元,皆分兩期撥款。
本屆博碩士論文獎助名單如下。在此先恭喜這些得獎者,也期待他們未來的研究成果可作為改善病友生活品質或相關政策擬定之參考。未得獎者將不另行通知,但亦感謝他們對於此活動之參與。
序 |
姓名 |
學校科系 |
題目 |
指導教授 |
1 |
田宇暄 |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行為科學碩士班 |
兒童毛毛樣病患於手術前後神經行為功能、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前瞻性研究 |
楊啟正 |
2 |
葉秉憲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班 |
以敘說探問理解:與罕見疾病共存的家庭經驗 |
翁士恒 |
3 |
李靜婷 |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
罕見疾病照顧者相依關係、照顧負荷與心理健康之相關性研究 |
郭瓈灩 |
4 |
丁鶴婷 |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
周邊血單核球細胞在法布瑞氏症上的角色 |
牛道明 |
5 |
蕭雯 |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碩士班 |
免疫反應在法布瑞氏病症中所扮演的角色 |
徐嘉琳 |
6 |
曾詩涵 |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班 |
探討第一型戊二酸血症兒童飲食營養照顧需求以規劃照顧者飲食指導方案 |
駱菲莉 |
7 |
盧永修 |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
高胱胺酸尿症分子生物學研究 |
牛道明 |
8 |
廖軒節 |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
溶小體儲積症研究:利用串聯質譜儀進行新生兒篩檢之應用、新型突變點位及生物標記之探討 |
陳燕彰 |
9 |
劉育儒 |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
TDP-43蛋白與AMPK蛋白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人)所扮演的角色 |
陳儀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