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9-CM診斷代碼:516.1
ICD-10-CM診斷代碼:J84.03
病因學:
特發性肺血鐵質沉積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最早是在1864年由Virchow醫師描述為棕色肺部硬結(brown lung induration)。由於肺泡內持續性或慢性的出血,使得肺泡內的巨噬細胞,將血紅素(hemoglobin)轉變成血鐵質(hemosiderin)而沉積在肺泡內,而造成肺血鐵質沉積,這些血鐵質無法再利用轉變成製造血紅素中所需要的鐵,最後導致患者發生缺鐵性貧血。一般肺部出血後的36到72小時,巨噬細胞可將血紅素轉變成血鐵質(hemosiderin),而這些血鐵質需要4—8個星期才能完成被清除,若肺部持續發生出血現象,將使肺血鐵質的沉積逐日加劇。
然而造成瀰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的原因很多,主要分免疫相關和非免疫相關。其中非免疫相關的疾病可能是:特發性肺鐵質沉著症(IPH)、牛奶蛋白過敏合併肺血鐵質沉積症的海納氏症候群、急性特發性嬰兒肺出血、兒虐或心臟相關疾病。而免疫相關的包括特發性肺微血管炎(Idiopathic pulmonary capillaritis)、韋格納氏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Goodpasture症候群(Goodpasture's syndrome)、紅斑性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風濕免疫性疾病。
特發性肺血鐵質沉積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特發性肺血鐵質沉積症的發生原因不明。過去被認為是瀰漫性肺泡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現在主要是先排除掉其它可能原因後,才能下的一個正確診斷。
牛奶蛋白過敏合併肺血鐵質沉積症;海納氏症候群(PH with cow's milk hypersensitivity;Heiner's syndrome)
牛奶蛋白過敏合併肺血鐵質沉積症的海納氏症候群,因免疫複合物的沉積,引起趨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s)C3a及C5a的釋放以及顆粒細胞的產生,導致彈性蛋白酶(elastase)及膠原蛋白酶(collagenase)等酵素對細胞膜造成損傷。
在牛奶的耐受測試中,以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可發現肺泡間隙的出血,及組織胺(histamine)、類胰蛋白酶(tryptase)、嗜伊紅性陽離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的反應。一般認為,避免牛奶相關飲食將可緩解患者的症狀。
急性特發性嬰兒肺出血(Acute 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rrhage of infancy)
研究在一個案經支氣管肺泡灌洗術中,發現到有毒的真菌紙板葡萄穗黴孢菌(Stachybotrys chartarum)的存在;此外,在美國克里夫蘭城發生的10例病例中,經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患者住家環境中的紙板葡萄穗黴孢菌比一般對照組高出許多,因而認為此一黴菌可能為誘發急性特發性嬰兒肺出血的因素之一。
Goodpasture症候群(Goodpasture's syndrome)
Goodpasture症候群為一造成腎及肺臟免疫發炎反應的疾病,一般認為免疫反應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s)為疾病的宿主因子(host factor),因病毒、鏈球菌及碳氫化合物的濃煙等環境因素誘發,而對膠原蛋白第四型產生抗體(antibodies to type IV collagen),進而損傷肺部及腎臟的毛細血管,造成肺泡及腎小管的出血。
發生率:
特發性肺血鐵質沉積症的發生率極低,80%在兒童發生,據估應為百萬分之一以下。 在瑞典,每年每百萬人口約有0.24個新病例發生。在日本,肺血鐵質沉積症的案例每百萬人口中約有1.23個。而此症在特定的地區;希臘及美國克里夫蘭、波士頓及俄亥俄州曾陸續被報告出有較多的案例發生,確切的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可能為個體基因及環境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遺傳模式:
多數案例為無家族史的偶發案例。在Goodpasture症候群的研究中,曾發現到1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及另一家族中2位表親手足罹患此症,但確切的遺傳模式尚不明確。
臨床上表徵:
肺血鐵質沉積症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臉色蒼白、咳嗽,甚至咳血,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甚至嚴重到呼吸衰竭,偶有發燒,長久下來患者常出現杵狀指和生長遲緩的情形。由於肺泡內持續性或慢性的出血,造成肺血鐵質沉積,這些血鐵質無法再利用轉變成製造血紅素中所需要的鐵,將使患者發生缺鐵性貧血。此外Goodpasture症候群的患者可能出現腎絲球腎炎、血尿等腎功能缺損。海納氏症候群則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反覆性中耳炎、久咳等過敏症狀。
診斷:
肺血鐵質沉積症的臨床診斷三要素包含:吐血/咳血、貧血、肺部浸潤。確診通常需經肺切片檢查、支氣管肺泡抽吸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痰液或胃抽取液,以染色檢驗血鐵質沉積的巨噬細胞(hemosiderin laden macrophage)的存在。並配合相關影像及實驗室的檢查如下:
肺血鐵質沉積症的確診通常需經肺切片檢查、肺泡支氣管抽吸液(bronchoalalveolar lavage)、痰液或胃抽取液,以染色檢驗血鐵質沉積的巨噬細胞(hemosiderin laden macrophage)的存在。並配合相關影像及實驗室的檢查;
影像學檢查:
在X光片上,患者肺部常呈現蝴蝶或蝙蝠狀的肺部浸潤;可以由輕微的肺部間質浸潤,到嚴重的肺部出血,甚至肺部塌陷。在電腦斷層上則可見毛玻璃斑塊(ground-glass)的改變,較一般常規X光檢查更具臨床診斷性。
實驗室檢查:
可發現小球性貧血、網狀紅血球增加、白血球增加。在海納氏症候群的病人可發現嗜紅性白血球和免疫球蛋白E的增加。
治療:
多數患者對類固醇治療的反應良好,但有些患者則須加上免疫抑制劑才能控制病情。另外Goodposture症候群的病人可利用血漿過濾術(plasmapheresis)來清除體內抗體。其它明確原因的肺血鐵質沉積症則須一併治療病人潛在的疾病。
由於反覆的肺部出血,患者可能在3至5年內因肺部會逐漸纖維化,而發生肺部病變,最後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亦可能因為一次性的大量肺出血而致死。海納氏症候群是所有與肺血鐵質沉積症相關病症之中預後最好的,在正確避免牛奶相關飲食與適當的類固醇治療下,病人的預後通常相當好。
參考資料:
T. Nuesslein, N. Teig, C. Rieger. Pulmonary haemosideros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Volume 7, Issue 1, Pages 45-48
Colombo JL, Stolz SM. Treatment of life threatening primary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with cyclophosphamide. Chest 1992; 102:959-960.
Ioannis Moissidis I, Chaidaroon D, Vichyanond P and Bahna SL. Milk-induced pulmonary disease in infants (Heiner syndrome).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5: 16: 545-552.
O.C. Ioachimescu, S. Sieber, A. Kotch. Idiopathic pulmonary haemosiderosis revisited. Eur Respir J 2004; 24: 162–170
NCBI:
OMIM#233450- http://omim.org/entry/233450
OMIM#178550- http://omim.org/entry/178550
2015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1年王景甲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