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5月5日星期一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0318
疾病類別: 03
疾病名稱: 持續性幼兒型胰島素過度分泌低血糖症  ( Persistent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of Infancy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251.1
ICD-10-CM診斷代碼:E16.1

病因學
 
        持續性幼兒型胰島素過度分泌低血糖症(Persistent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of Infancy; PHHI),也稱為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舊稱胰島母細胞瘤(Nesidioblastosis),是最常造成新生兒低血糖的原因之一。 

        依不同的病理學發展,主要可分為兩型:1.局部型(Focal form):因胰島細胞腺瘤增生(Adenomatous Hyperplasia),造成部分β細胞異常分泌胰島素。2.瀰散型(Diffuse form):整個胰臟的胰島內所有的β細胞功能異常,而過度分泌胰島素。目前還發現有一些病患病理組織無法完全定義為上述兩種型別,稱作非典型(Atypical form)。  

  當患者初次發病而就醫時,通常可以發現到血糖異常的低(<3 mmol/l),若未及早診斷及治療,會因經常嚴重的低血糖,造成發展遲緩及不可逆的腦部損傷。多數患者為偶發性,主要是因為與分泌胰島素有關的基因產生突變,目前已知至少有12種單基因突變與此症相關。若為少數的家族型患者,可能為體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模式。

遺傳模式:
        多數患者為偶發性,基因缺陷的位置不明,但目前已知至少有12種單基因缺陷會致病。最常見的是β-cell上高度親和磺醯尿素受體基因ABCC8(又稱SUR1),約佔40%左右的患者;鉀離子通道基因KCNJ11(又稱Kir6.2)則為第二常見的基因缺陷,這2個基因皆位於第11號染色體11p15.1的位置上,這2個基因轉錄出來的蛋白剛好可以合成一組鉀離子通道蛋白。因此一旦這2個基因產生突變,皆會造成蛋白質組成的異常,而產生疾病。
        其他與此症相關的基因還有葡萄糖激酶基因(Glucokinase gene;簡稱為GCK)及麩氨酸鹽脫氫酶基因(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ene;簡稱為GLUD1)等基因。遺傳模式則依不同基因變異,可能為體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

發生率
  發生率為1/50,000個活產數,在某些易近親通婚的地區;如沙烏地阿拉伯,發生率可能提高至1/2,500。

臨床表徵

影響的器官或系統
可能有的臨床表徵
胰臟
蘭氏小島內所有的β細胞功能異常
胰島細胞腺瘤增生
中樞神經系統
因低血糖而抽筋或喪失意識
因長期低血糖導致智能發展遲緩
內分泌系統
胰島素過多
低血糖
胰島素缺乏及糖尿病(後來可能發展出來,尤其是接受胰臟切除患者)
其他
出生時體重較重(平均3.7公斤)
飢餓、冒冷汗、發紺等低血糖的症狀
高血氨(多為
GLUD1型基因缺陷的患者)

 

診斷
1. 實驗室檢查
空腹或飯後低血糖(<3 mmol/l)
●低血糖時,血及尿中的酮體不會升高,胰島素偏高(>2U/mL)
●胰島素與血糖比值的可能高達 0.4~2.7 (正常值<0.3)
●需靜脈注射大量葡萄糖(>8mg/kg/min)才能維持正常血糖值


2. 攝影檢查
        可經由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方式,檢查局部型患者胰臟上腺瘤的大小,但通常因腺瘤過小不易檢查出來。瀰散型患者則無法經此檢查出來。

3. 基因檢測
        若為家族型患者,可抽血經分子生物技術,檢測是否帶有缺陷基因。

4. 辨別診斷
        GLUD1基因缺陷的患者,因麩胺酸脫氫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的異常造成肝臟中麩胺酸的過度氧化,而減少N-乙醯麩胺酸(N-acetylglutamate, NAG)的合成,導致氨的堆積,使得患者合併有高血氨(hyperammonemia) 的症狀,而稱為高胰島素-高血氨症(hyperinsulinism-hyperammonemia syndrome; HI/HA)。因此這型的患者除低血糖的症狀外,可能還伴隨有血中氨基酸的檢測異常,及血氨的數值升高。

治療
1. 藥物治療
        目標為維持血糖在正常值,預防因長期低血糖而導致智能發展遲緩或抽搐等神經學症狀。當發生低血糖時,可能需立即予以靜脈注射葡萄糖或升糖素。此外可使用Diazoxide、Octreotide等藥物抑制胰島素分泌。
        高胰島素-高血氨症(HI/HA)對Diazoxide的反應非常好,只要能及時診斷,患者通常有良好的預後。
2. 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無效或局部型腺瘤的患者,可考慮接受胰臟切除手術(瀰散型患者可能需切除95%以上)。

預後

        日常生活需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進食的頻率,並選擇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飲食方式,並可食用生的玉米粉,以維持正常血糖值。
        留意低血糖的症狀,隨身攜帶糖果等糖份高的食物,若突然出現飢餓、頭暈、抽搐或昏迷等情況,需立即檢測血糖,並補充糖份。
參考資料:
1. J Clin Res Pediatr Endocrinol. 2017 Dec 30;9(Suppl 2):69-87

2015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年李正婷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
「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詳見、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國健局出版之「關懷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