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0916
疾病類別: 09
疾病名稱: GNE遠端肌病變  ( GNE Myopathy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359.8
ICD-10-CM診斷代碼:
G71.8

    GNE遠端肌病變通常造成骨骼肌漸進式的衰弱,進而影響身體的行動。發病年齡大部分發生在青春期晚期或成人早期(大約20~30歲),也有少部分患者最早青少年期就發病,也有最晚50歲才出現症狀,且症狀隨著時間推移而惡化。

    GNE遠端肌病變的第一個徵兆是脛骨前肌變得較無力且常伴有垂足,此塊肌肉是控制腳板往上蹺起的動作,若變得較無力時會改變患者的走路方式,而且無法跑步和爬樓梯,也有經常跌倒之情形,隨著疾病的進展,漸漸地影響至近端肌肉,如:患者的大腿、臀部、肩膀、頸部和手部…等的肌肉也會出現虛弱且無力之情形,而有些患者會伴隨面部無力之情形。因腿部肌肉無力使得行走越來越困難,大多數遠端肌病變的患者在出現症狀後的20年內需要輪椅輔助。

    GNE遠端肌病變與大多數形式的肌病變不同,因為此肌病變通常不會影響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且眼部、咽部、心肌也不太受影響,也不會導致其他神經學症狀如認知功能下降及感覺症狀,患者的呼吸肌在疾病晚期(坐輪椅階段)之前通常也都不受影響。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被報導出現擴張型心肌病變之情形。

    這個疾病因陸續在不同的人種中被發現,進而有了不同的名稱,此疾病在1981年由日本人首次發表,並稱其為邊緣空泡遠端肌病變 (Distal myopathy with rimmed vacuoles,DMRV)或Nonaka肌病變(Nonaka distal myopathy),1984年當猶太人發現類似的疾病時,稱其為股四頭肌保留肌病變(Quadriceps sparing myopathy,QSM)、邊緣空泡肌病變(rimmed vacuole myopathy)、遺傳性包涵體肌病變(Hereditary inclusion body myopathy,HIBM)或包涵體肌病變第二型(inclusion body myopathy type 2,IBM2);後來研究發現這些疾病都是由單一基因(GNE基因)突變引起的單一疾病的變異,因此將這些疾病名稱於2014年統一稱為GNE遠端肌病變(GNE myopathy)。

發生率
    此疾病之全球盛行率約為1-9/1,000,000,其中又以伊朗籍(波斯)猶太人及日本人這兩大族群有較高的罹病率;在伊朗籍(波斯)猶太人此族群盛行率約為1/1500。

原因
    GNE基因位於第9號染色體13.3位置,發生致病變異會導致遠端肌病變。GNE基因會負責製造出 UDP-N-acetylglucosamine 2-epimerase /N-acetylmannosamine kinase這個酵素,而這個酵素會參與唾液酸(sialic acid)合成的化學途徑。唾液酸可附著在較複雜分子細胞表面的末端,透過其修飾這些分子進而影響各種細胞功能,如細胞運動、細胞連接、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和發炎反應。

    GNE遠端肌病變是因為GNE基因的變異而導致製造出的酵素活性下降,造成唾液酸的產量下降,因此可附著在細胞表面分子上的唾液酸進而減少。但為何唾液酸減少導致漸進性肌肉無力的原因目前尚無解答,而症狀只出現在骨骼肌的機制也尚不明確。

遺傳模式
    此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意旨父母雙方為異常基因之帶因者時,則子女有25%的機率罹患此疾病、50%的機率為無症狀之異常基因帶因者、25%的機率為非帶因者也非為患病者。

診斷方式
    當患者出現(1)早發性垂足 (2)無明顯家族史 (3)大腿肌肉明顯無力但不影響股四頭肌 (4)血清肌酸激酶值(creatine kinase,CK)上升達約2-5倍的正常值 (5)肌肉切片看到不同大小的肌肉纖維,並合併有肌肉纖維萎縮,另外看到邊緣空泡(rimmed vacuoles)和嗜剛果蛋白(congophilic protein)聚集時,且沒有發炎徵兆之情形。臨床醫師應高度懷疑診斷為遠端肌病變。

    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影像自疾病早期即可看到股二頭肌短頭處嚴重的被脂肪和纖維組織取代,而臀小肌、脛骨前肌、伸足拇長肌和趾長伸肌、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則相對變化較不嚴重。但確診仍需仰賴基因篩檢才能找到致病的變異點。

治療
治療可以概分為兩個方面:
(1) 減少GNE基因突變造成的肌肉傷害:目前尚沒有研究證明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增加肌肉裡的唾液酸(補充唾液酸和唾液酸前驅物)等治療方法及基因療法(矯正變異的GNE基因),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
(2) 症狀治療及支持治療。如物理治療、疼痛控制、呼吸器輔助、心理支持及社會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另外也建議患者施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避免感冒,加速病情惡化。

預後
    遠端肌病變的病程進展較為緩慢,但個體差異很大,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的15-20年需要坐輪椅,有些患者則在發病後7-10年就得坐輪椅,如: 5%患者的股四頭肌在早期即有症狀(非典型表現),因此與大多數患者相比之下,此型患者較早無法步行。

參考資料
1. https://www.orpha.net/consor/cgi-bin/Disease_Search.php?lng=EN&data_id=8729&Disease_Disease_Search_diseaseGroup=Inclusion-body-myopathy-&Disease_Disease_Search_diseaseType=Pat&Disease(s)%20concerned=Distal-myopathy--Nonaka-type--Inclusion-body-myopathy--type-2--IBM2--&title=Distal-myopathy--Nonaka-type--Inclusion-body-myopathy--type-2--IBM2--&search=Disease_Search_Simple
2.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262/
3. https://ghr.nlm.nih.gov/gene/GNE
4. 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inclusion-body-myopathy-2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796702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002140
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720219
8. http://www.musculardystrophyuk.org/wp-content/uploads/2015/05/GNE-myopathy-final-version-v1.pdf

編譯:洪銘蔚、楊怡芳
審閱:薛學文 醫師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