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訪客留言版 | 特別企劃 | 網站導覽   English
分類代碼: 1310
疾病類別: 13
疾病名稱: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 Hereditary Angioedema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279.8
ICD-10-CM診斷代碼: D84.1

疾病介紹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是因血液中的一種蛋白質- C1抑制蛋白(C1 esterase inhibitor, C1-INH)缺乏或功能異常的免疫疾病,特徵是會重複發生血管性水腫,但沒有伴隨蕁麻疹或搔癢症,最常受到影響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和腸胃道的皮膚或黏膜組織。雖然腫脹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大約2到5天內會自動消退,但若發生在喉部可能會導致窒息。此症的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根據致病基因與血液中C1抑制蛋白的血清濃度與蛋白質功能活性,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類型  致病基因  C1抑制蛋白血清濃度與蛋白質功能活性
 第一型  SERPING1  血清濃度顯示缺乏,沒有足夠蛋白質可以作用。
 第二型  SERPING1  血清濃度正常或升高,蛋白質功能發生異常。
 第三型  F12  兩者皆正常。

病因學

ERPING1是一個會影響C1抑制蛋白製造的基因,對於控制發炎反應相當的重要。當基因發生變異使C1抑制蛋白缺乏或功能異常,會導致過量的緩激肽(Bradykinin)產生。而緩激肽會增加體液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最終造成個案身體各個組織水腫的發炎反應發生。
F12是影響製造第12凝血因子蛋白的基因,不僅參與了人體的凝血功能,亦會參與緩激肽(Bradykinin)的產生。當基因發生變異使第12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加,將產生過量的緩激肽,增加體液通過血管壁進入了組織,產生水腫的症狀。

發生率
約每50,000人,就會有一位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個案。其中以第一型最常見,佔了85%;第二型為15%;第三型則十分罕見。

遺傳模式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遺傳模式大多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但也有隱性遺傳模式的患者被報導過。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是指個案有50%的機率,將致病基因遺傳給下一代;而帶有致病基因者將會發病,不帶有致病基因者則不會再遺傳給下一代。其中也有部份的個案不具有家族病史,是自體新發生的變異(約佔25%)。而體染色體隱性代表,大部分的患者父母親會各帶一個突變的基因,為沒有臨床症狀的帶因者,但其下一代每一胎不分性別將有25%的機率罹患此症。

誘發因素
症狀發作時,大多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但仍有一些外在因素,可能引起症狀的發生,如:創傷、壓力、呼吸道感染等。另幼兒長牙、青春期少女排卵期、藥物: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等,都有可能是誘發因素之一。

臨床表徵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特徵是反覆發作嚴重的腫脹(血管性水腫),症狀常發生於四肢、臉部、腸道、呼吸道。通常於兒童期出現症狀,並且在兒童晚期、青春期惡化;症狀的發作頻率與持續時間,是因人而異的;即使是同一家族,都可能有明顯差異。若個案未經治療,平均每一到兩週就會發作,並持續約一到五天才會緩解。
綜合兒童與成人的症狀,如下:
 影響部位  臨床症狀
 四肢皮下水腫  約91%的個案有四肢皮下水腫,是最早且最常見的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到個案就學、運動,甚至日常生活活動。
 腸黏膜下水腫  約73%的個案會發生腹部絞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兒童期造成上述症狀的疾病眾多,例如: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腸阻塞、卵巢或睾丸扭轉及其他腹部疾病等。因此,需要廣泛性的進行鑑別診斷,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上呼吸道水腫  約48%的個案會發生上呼吸道水腫,通常是在11歲至45歲間,症狀包含:喉嚨腫脹、突發性的聲音嘶啞等,並且可能因咽喉水腫導致窒息死亡。
 其他器官水腫  如:膀胱、尿道、生殖器、腎臟、心包膜、肋膜腔、肌肉、關節、眼睛、嘴唇等,都可能有水腫情形發生。
 前驅症狀  約42%-58%的個案曾發生環狀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此症狀與蕁麻疹相似,易導致誤診;而兩者間的差異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造成的環狀紅斑,不會有皮膚搔癢的情形。
 其他症狀  短暫的視力障礙、偏頭痛等神經系統症狀。

診斷方法
1.血液檢查:
(1) 血清補體4(Complement component 4; C4):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個案中,C4會呈現下降,但仍有2%的患者會維持在正常值。
(2) C1抑制蛋白血清濃度:檢驗結果多呈現下降;若結果為正常或升高,仍須考量可能為第二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3) C1抑制蛋白功能檢測:用以區別為第一型或第二型的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2.基因檢測: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目前尚未將基因檢測列為常規診斷項目,如有需要,會先進行SERPING1基因定序,找出相關致病突變;若沒有發現可能的致病點位,則可以考慮進行F12基因檢驗。

預防及治療方法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症狀是因人而異,每一位個案的治療也都需有個別性的規劃,以下為預防及治療重點:
‧認識與避免可能引發症狀的因素。
‧建議兒童接種C1-INH-HAE疫苗。
‧按時用藥,部分藥物可常規性注射或服用,達到預防效果。
‧藥物治療:須根據個案的年齡與症狀選擇最適當的藥物治療
‧急性期可能需要維持呼吸道、給氧以及大量輸液。
‧急性期或接受手術前後,可進行輸血治療。
‧用於治療過敏性腫脹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Prednisone,俗稱美國仙丹)、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腎上腺素(Epinephrine),是無法有效治療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參考資料
1. Farkas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angioedema with C1 inhibitor deficiency. Allergy, 2017 Feb; 72(2): 300–313.
2. Gene Home Reference: Hereditary angioedema.
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hereditary-angioedema#inheritance
3. Genetic Testing Registry: 
Hereditary angioneurotic edema
https://www.ncbi.nlm.nih.gov/gtr/conditions/C0019243/#
Hereditary angioneurotic edema with normal C1 esterase inhibitor activity
https://www.ncbi.nlm.nih.gov/gtr/conditions/C1857728/
Hereditary C1 esterase inhibitor deficiency - dysfunctional factor
https://www.ncbi.nlm.nih.gov/gtr/conditions/C1862892/
4. The US Hereditary Angioedema Association https://www.haea.org/index.php
5. Medscape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35604-overview


編譯:張孟涵、劉育如
審閱:李妮鍾 醫師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詳見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