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7月10日星期四 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0914
疾病類別: 09
疾病名稱: 多微小軸空肌病  ( Multiminicore Diseas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359.0
ICD-10-CM診斷代碼:G71.29

疾病簡介
    多微小軸空肌病(Multiminicore Disease, MmD)是一種因為基因突變而導致會影響運動肌肉(骨骼肌)的疾病,因此症狀表現會與肌肉無力與其衍生的健康問題相關,此症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些患者只有輕微肌肉無力;有些則會危及生命。

    此症通常於嬰幼兒時期發病,但也有可能於青少年後期、甚至成人才出現症狀,MmD是先天性肌肉病變的一種,其診斷是根據肌肉切片(Muscle Biopsy)染色時呈現出許多無定形的空心(core)。空心的大小經常變化,在大多數纖維中都可以觀察到,縱切可觀察到空心延伸較短,通常不像中央軸空病(central core disease, CCD)那樣跨越肌肉纖維的整個長度。儘管這些異常區域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幫助醫生診斷多微小軸空肌病,但尚不清楚它們與肌肉無力和該病的其他特徵如何相關。


病因學
    此症目前已知相關致病基因至少有9個,其中約半數的病人是SEPN1 (SELENON) 或 RYR1基因的突變。

  較嚴重的典型多微小軸空肌病大多是SEPN1(SELENON)基因變異而造成,這個基因會製造selenoprotein N蛋白,目前認為selenoprotein N蛋白應該有參與肌肉的生成過程,且對於維持正常肌肉功能扮演重要角色,並可能參與細胞內鈣離子的平衡,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個基因變異是如何造成肌肉無力與相關的病理變化。

    非典型的多微小軸空肌症則多與RYR1基因有關,這個基因上的變異可能也會導致惡性高熱的風險。RYR1基因製造出的蛋白質會形成鈣離子通道,可以去調控肌肉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來幫助肌肉纖維收縮;因此RYR1對骨骼肌運動時所需的訊息傳遞是非常重要的。

    若RYR1基因上產生致病變異,會讓RYR1的鈣離子通道調節出了問題,或是改變離子通道的形狀,而無法順利運送鈣離子到肌肉細胞中,造成肌肉無法正常收縮,導致肌肉無力。


發生率
    非常罕見,關於多微小軸空肌病之發行率,目前並無確切的統計。

臨床特徵
    多微小軸空肌病的臨床表徵大致分為四種形式,可透過其疾病特徵和症狀加以區分為典型與非典型。
· 典型(classic form):最常見,約佔75%的患者,通常於新生兒或幼兒早期發病,軀幹、頸部無力情況最明顯,併有新生兒肌張力低下、動作發育遲緩。大多數患童都會出現脊柱側彎與呼吸功能障礙,大約會發生在兒童時期,並且隨著時間逐漸惡化。典型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脊柱周圍肌肉攣縮而導致脊柱彎曲受限,我們稱之為脊柱僵硬(rigid spine),脊柱側彎與脊柱僵硬會進一步惡化呼吸光能,並導致繼發性心臟功能不良,較常見為右心室衰竭、心肌病變等。通常疾病發生的年紀愈晚,患者的預後會較佳。

· 手部無力進展型(progressive form with hand involvement):此型個案以上肢遠端肌肉無力和關節鬆弛為主要表現,尤其是在手臂和手部,下肢遠端通常不受影響。脊柱側彎和呼吸系統受損的狀況較輕微,也有一些患者沒有這些症狀。


· 產前發病型(antenatal form):媽媽懷孕時會有羊水過多與胎動減少的情形,出生時會有廣泛性關節攣縮,稱之為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l)

· 眼肌麻痺型(ophthalmoplegic form):通常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發病,除了有典型的軀幹、頸部無力、肌張力低下、動作發展遲緩及關節鬆弛,合併眼肌麻痺無力是這種非典型的多微小軸空肌病的主要特徵。外部眼肌麻痺主要影響向上和側面的眼球運動。呼吸功能中度受損,但通常不會有夜間換氣不足的狀況,此外也可能有進食困難的問題。

    臨床症狀的差異可能與不同的基因變異相關:例如SEPN1基因變異最易注意到特徵有脊柱僵硬、早期脊柱側彎和呼吸功能障礙;而RYR1基因變異則有更廣泛的臨床特徵,包括外部眼肌麻痺,遠端無力等。

遺傳模式
    多微小軸空肌病的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兩條染色體上的成對基因皆發生突變才會致病。患者的父母通常為帶因者,各帶有一個基因的突變點位,通常不會出現疾病症狀。

    若父母皆為帶因者,其兒女有1/4的機率會罹患此症,1/2的機率和父母一樣為帶因者,1/4的機率不會遺傳到致病突變。


診斷方式
    此症目前的診斷方式須評估個案的臨床特徵並根據肌肉切片病理變化來確診,肌肉磁振造影檢查則可以幫助判斷肌肉受影響的範圍與部位。近年來因為基因檢測的進步,讓我們可以對於患者的基因型與表現型的相關性更為了解。

治療
目前多微小軸空肌病仍無有效的治療,主要針對相關臨床症狀進行支持療法,並預防相關的併發症產生,因為此病牽涉多器官系統的問題,彼此之間的功能也會互相影響,因此建議於聯合照護門診定期追蹤檢查,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介入性治療,可預防併發症的產生,提升個案生活品質。

· 支持性治療:依個案所表現症狀提供適當治療,如針對呼吸功能不好的個案可進行呼吸功能支持、積極治療下呼吸道感染、針對吞嚥障礙與營養不良的個案可給予管灌飲食和高熱量配方、另要規則的物理和職能治療,以改善與維持運動功能並減少關節攣縮的併發症、語言治療可訓練吞嚥功能、關節攣縮與脊柱側彎則需請骨科醫師評估治療或提供相關輔具使用。


· 預防繼發性併發症:定期進行流感和其他與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疫苗接種,以減少感染的可能性。規則的復健治療與適當擺位,可以預防與延緩骨科的併發症。

· 定期追蹤檢查:個案需要定期進行胸部X光檢查、運動功能評估、呼吸功能檢查與睡眠生理檢查等,以期在疾病惡化前就先給予治療與預防。由於存在隱性夜間缺氧和突然呼吸衰竭的風險,因此需定期檢查呼吸功能;另需定期評估心臟狀態,因呼吸衰竭可能會造成心臟功能受損。

· 應避免的藥物/情況:文獻曾有個案報導惡性高熱的情形,因此個案手術麻醉時建議儘可能避免會誘發惡性熱高溫的用藥,如succinylchline類的肌肉鬆弛劑及揮發性麻醉氣體 (halothane, isoflurane)等。

懷孕相關注意事項
     對於患有RYR1-相關 MmD的女性,如果在分娩過程使用吸入麻醉藥,可能存在惡性高熱的風險。若是懷有MmD胎兒的女性,在懷孕期間可能會發生羊水過少,或是有胎兒運動不良的報告史。胎兒的異常狀態可能增加分娩的困難性。

預後
    大多數患者的肌肉無力狀態是不會惡化的、或是緩慢退化。預後多半取決於個案的呼吸障礙與肌肉無力嚴重程度。

參考文獻
1. 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multiminicore-disease#diagnosis
2. https://www.orpha.net/consor/cgi-bin/OC_Exp.php?Lng=GB&Expert=598
3.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290/
4. Jungbluth H. Multi-minicore Disease. Orphanet J Rare Dis. 2007;2:31. Published 2007 Jul 13. doi:10.1186/1750-1172-2-31
5. Cassandrini D, Trovato R, Rubegni A, et al. Congenital myopathies: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new diagnostic tools. Ital J Pediatr. 2017;43(1):101.

編譯:林翰宜、黃淑媛
審閱:翁妏謹 醫師

2024年翁妏謹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