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1308
疾病類別: 13
疾病名稱: 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  ( Hyper-IgM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279.05
ICD-10-CM診斷代碼:D80.5

病因學:
  
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Hyper-IgM syndrome;簡稱HIM or HIGM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免疫不全(or 缺損)疾病。患者缺乏免疫球蛋白同型轉化(immunoglobulin isotype switching)的能力,造成IgM抗體無法轉換成IgG、IgA、IgE等形式。因此在患者的血清中,IgG、IgA抗體的數值常呈現低下的狀況,IgM抗體的量則為升高或正常。

  B細胞能自行產生IgM抗體,如需將IgM抗體轉化為IgG、IgA、IgE抗體,則需要B細胞和T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健全的CD40-CD40L)才得以進行,HIM syndrome就是由於影響B細胞和T細胞相互作用的基因發生缺損而致病。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T細胞上CD40配體的基因發生突變,造成T細胞的CD40 配體無法與B細胞上的CD40蛋白結合,且CD40配體基因CD40LG位於X染色體上Xq26.3位置上,其遺傳模式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大多數患者皆為男性,此型又稱為XHIM syndrome (X-Linked Hyper IgM syndrome)。此外,因為CD40配體對T細胞的功能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其缺損也會影響T細胞對人體保護的功能。 值得提醒的是,因NEMO基因點突變或少核苷酸缺失(基因位在可 X chromosome)色素失調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的母親,有機會生下帶有NEMO基因點突變或少核苷酸缺失的男嬰,因NEMO (NF-κB Essential Modulator)位於CD40-CD40L 傳導下游樞紐,也會有HIM的表現型。

  另一型的HIM syndrome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是由與CD40-CD40L訊息傳遞路徑(CD40 signaling pathway)相關的基因突變而致病,此型更為罕見,目前已主要找到AICDA、CD40和UNG這幾個致病基因。CD40LG跟CD40基因突變的患者,影響的途徑是一樣的,因此其症狀表現相似;而AICDA與UNC基因與B細胞分化成抗體(IgM轉化成IgG等重要抗體)的能力有關,因其患者的T細胞功能並未受到影響,所以此型患者受到感染的機率較另一型低。 

盛行率:
  目前未有明確的統計,在美國的盛行率約為每1,000,000個男性新生兒中會有一位患者

遺傳模式:
  
此症可依突變基因的所在位置分兩型,若是位於Xq26.3的CD40LG基因突變,則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若為AICDA、CD40和UNG等體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則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而AICDA也有被報導出體染色體顯性的突變。如果具有家族史且已找到家族突變點位的婦女,可藉DNA序列分析作為產前診斷的依據。 

臨床表徵:
  大部分患者約在一歲到兩歲左右會出現症狀,如反覆性的呼吸道感染等,細菌感染是最常見的主因,如肺囊蟲肺炎,常見的致病原還有巨細胞病毒和隱球菌。患者也常出現下痢和吸收不良,也常見由隱孢子蟲引起的腸胃道症狀,與硬化性膽道炎的病症有關。 

  接近一半的XHIM syndrome患者會發展成短暫或持續性的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症(neutropenia),詳細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且會合併潰瘍、直腸炎和皮膚感染的發生。

  HIM syndrome患者也較其他先天性免疫不全的患者更易發生淋巴節腫大的情形,亦伴隨有扁桃腺、肝臟、脾臟的腫大。此型患者還會有自體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關節炎、血小板低下、溶血性貧血、甲狀腺低下、腎臟疾病等症狀。

診斷:
  
患童若有免疫球蛋白IgG、IgA、IgE低下的現象,且IgM的值為升高或正常,都應該懷疑是否罹患此症。接著可進一步利用流式細胞儀來測定活化T細胞上的CD40配體表現的情形,XHIM syndrome患者的數值會有明顯下降。但是其他先天性免疫不全的患者,也會有無法正常表現CD40配體的狀況,因此最終的診斷仍需以DNA序列分析有無CD40LG等基因的突變為主。 

治療:
  因為患者的IgG抗體低下,所以可每3-4週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以抗生素來預防降低患者感染的機率,而顆粒性白血球聚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 G-CSF)則可以治療有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的患者。另因患者抵抗力低,通常不建議患童施打活性病毒疫苗,飲用水也需格外注意有無細菌或黴菌污染,以免造成患童腸胃方面的症狀。除此之外,若有HLA相合之兄弟姐妹,也可進行骨髓移植治療。 

預後:
  
過去HIM syndrome患者因為反覆的感染,預後通常都不佳,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目前患者的存活率已提升許多,通常可至成年。

參考資料:
1.http://www.ipopi.org/pdfs/booklets/en/Hyper%20Igm%20syndrome_06.02.08.pdf
2.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889104-overview
3.http://www.stjude.org/stjude/v/index.jsp?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年李文益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
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詳見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