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0722
疾病類別: 07
疾病名稱: 僵體症候群  ( Stiffperson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333.91
ICD-10-CM診斷代碼:G25.82

  僵體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與自體免疫異常密切相關。該病症與其他神經學疾病有顯著區別,患者主要表現為逐漸加重的波動性肌肉僵硬(progressive fluctuating muscular rigidity)和痙攣(spasms)。此病症最早於1956年由Moersch和Woltmann正式描述並命名為Stiff-Person Syndrome,因此也被稱為Moersch-Woltmann Syndrome或Progressive Encephalomyelitis with Rigidity。 

病理簡介: 
  
目前,僵體症候群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瞭。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該病症與自體免疫系統的異常有關。約60%的患者在其血液和腦脊髓液中可檢測到麩胺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anti-GAD antibodies)的增高。麩胺酸脫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簡稱GAD)是一種負責合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簡稱GABA)的酶,該酶主要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能夠開啟神經元突觸後細胞膜上的氯離子通道,增加氯離子的滲透性,從而降低神經的興奮性。因此,GABA也被認為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劑,具有抗焦慮和鎮靜的作用。

  當免疫系統異常產生GAD抗體時,該抗體會抑制GAD的功能,導致GABA的生成減少,使運動神經元處於持續興奮狀態,進而引發各種臨床症狀。然而,部分患者體內無法檢測到GAD抗體,這表明GAD抗體並非該病的唯一病因,其具體發病機制仍在研究中。

盛行率與遺傳模式: 
  
目前尚無精確的統計數據,僵體症候群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和性別。兒童患者多在3歲前發病,成人患者則通常在30至60歲之間發病。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型僵體症候群較為少見,患者多為成人,且女性患者數量約為男性的兩倍。該病的遺傳模式尚不明確,大多數病例為散發性個案。

臨床症狀: 
  
僵體症候群的症狀通常發展緩慢,起初表現為下背部和下肢近端的肌肉僵硬,隨後逐漸出現陣發性痙攣。然而,該病症通常不影響面部、四肢末端和眼外肌,因此患者的眼球運動、吞嚥和言語功能通常正常。此外,患者的感覺神經和智力也不受影響。

典型症狀包括:
1. 肢體僵硬 
(1) 常首先出現在頸部、軀幹和四肢近端肌肉群(axial muscles),並對稱性地開始逐漸影響其他部位。 
(2) 脊椎前凸(lordosis)。 
(3) 四肢僵硬影響行走能力。
(4) 在睡眠期間,肌肉僵硬症狀通常會有所緩解。

2. 肌肉痙攣 
(1) 患者的軀幹和四肢近端肌肉經常出現陣發性痙攣和緊縮。 
(2) 痙攣通常由噪音、情緒波動、驚嚇、身體接觸或肢體伸展等刺激引發。 
(3) 突發性痙攣可能導致患者跌倒。 
(4) 痙攣通常是對稱性的。 
(5) 痙攣伴隨劇烈疼痛,有時甚至導致骨折。 
(6) 在睡眠或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Benzodiazepines)後,症狀通常有所緩解。

3. 其他症狀  
(1)部分患者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肌腱反射增強和關節變形僵硬等症狀。
(2)多數患者同時合併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惡性貧血、甲狀腺炎和乳糜瀉(Celiac Disease,亦稱為麩質過敏症)。因此,患者可能需要檢測糖化血色素(HbA1C)、血球計數和促甲狀腺激素等以確定是否合併其他疾病。


診斷:
  
僵體症候群由於嚴重的肌肉僵硬,常被誤診為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症候群、破傷風、肌肉強直症、心身症(psychosomatic illness)和焦慮恐慌症等。因此,診斷時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目前,該病的主要診斷依據仍然是臨床症狀。

1. 臨床依據: 
(1) 頸部、軀幹和四肢近端肌肉(axial muscles)的陣發性緊縮和疼痛。 
(2) 四肢近端漸進性僵硬。 
(3) 因刺激引起的疼痛性痙攣。
(4) 日益加重的腰椎前凸。 
(5) 運動、感覺神經和智力均正常。
(6) 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有效。

2. 輔助檢查:
(1) 肌電圖:與其他肌肉僵硬疾病不同,僵體症候群患者在肌肉放鬆時,依然可以在頸部、軀幹和四肢近端肌肉檢測到持續的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

(2) GAD抗體:患者的血液和腦脊髓液中GAD抗體水平升高,這可以協助診斷。但需注意的是,GAD抗體也與其他疾病相關,如糖尿病等,且並非所有僵體症候群患者均檢測到GAD抗體,因此不能僅依靠GAD抗體來診斷該病。

(3) 腦部MRI:該病在早期的MRI檢查通常顯示正常,只有當出現大腦皮質或皮質脊髓徑相關症狀時才會進行此檢查,如肌腱反射增強、抽筋和異常的腳底反射等。 

治療及預後:  
  目前,尚無能夠完全治癒僵體症候群的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包括苯二氮卓類(Benzodiazepines)藥物,如Diazepam和Clonazepam,用於緩解患者的痙攣症狀,這類藥物可以增強GABA受體對GABA的親和力,從而抑制神經元的過度活化。此外,還常用Baclofen、Sodium Valproate和Cortisol等藥物。若能及時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患者的症狀通常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資料來源:
1.[eMedicine] http://www.emedicine.com/neuro/topic353.htm 
2.[OMIM]https://omim.org/entry/184850
3.[Medscape]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172135-overview

罕病基金會遺傳諮詢員 余家嫻編譯 2008.11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李妮鍾醫師審稿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4年洪宣羽醫師 審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