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 1501 |
疾病類別: 15 |
疾病名稱: 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二型 ( Neurofibromatosis Type II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有 |
ICD-9-CM診斷代碼:237.72 ICD-10-CM診斷代碼:Q85.02 神經纖維瘤症候群(Neurofibromatosis,簡稱為NF)分為二型,以第1型最常見;目前第2型係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以下簡介此第2型公告罕病。 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2型(NF2,又稱Bilateral acoustic neuromas,bilateral vestibular schwannomas),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與第22對染色體(22q12.2)的NF2基因缺陷有關,患者約在30歲之前被發現有雙側前庭神經鞘瘤(平均發病年齡在18~24歲左右),進而造成聽力下降、耳鳴及平衡問題。其疾病特徵為雙側前庭神經鞘瘤、腦及脊椎神經多發性腫瘤,其它併發症則取決於腫瘤發生的位置,如視力變化、手臂或腿部的無力及腦水腫。患者也經常在兒童時期就出現白內障的症狀。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2型的發生率約為1/33,000〜1/40, 000。 診斷標準: 1. 雙側前庭神經鞘瘤(核磁共振顯示)。 2. 第一等親中,有人罹患NF2,並同時具有以下症狀 A.單側前庭聽神經鞘瘤(30歲以前)或 B.神經纖維瘤、早發性白內障的其中兩項。 3. 30歲以前出現單側前庭聽神經鞘瘤合併任何腦脊髓鞘瘤、神經膠質瘤、神經纖維瘤、白內障等也可高度懷疑此病。 症狀: 1. 神經鞘瘤:初期症狀包含耳鳴、聽力喪失及平衡問題(行走於夜晚或不平坦的道路上容易步態不穩),這是由於前庭神經鞘瘤變大壓迫聽神經的結果。聽力喪失的情形可能漸漸變壞,也可能急速惡化。 2. 腦膜瘤、神經膠質瘤:可能引起各式各樣的神經症狀。 3. 視力:1/3患者其視力會受影響,或有白內障的現象。 4. 其他症狀:臉部肌肉無力、癲癇。 治療: 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2型為影響人體多項系統的疾病,需要神經內科醫師、遺傳科醫師及神經外科醫師等的協助,以早期診斷與治療,降低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此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主要為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通常會視其前庭神經髓鞘瘤的大小及是否影響聽力,而決定是否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瘤,並由專科醫師來評估其它腫瘤是否需要積極治療,但須要非常注意是否使用放射治療,因放放射治療可能會誘導或加速腫瘤的生長,特別是在小孩子身上。 此外,需定期進行核磁共振(MRI)以追蹤瘤的大小、聽力及語言評估以監測聽力是否受損、神經學檢查檢測脊髓是否受到損害等。 診斷與預防: 可藉由抽血來檢查基因是否有變異,在發現基因變異點後,若欲生育下一代或下一胎,即可進行產前診斷,以預防該疾病再發生。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1年李銘仁醫師 審閱更新 其他有關神經纖維瘤第一型之介紹,請詳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 其他有關神經纖維瘤第二型之相關介紹,請詳見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