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 0112 |
疾病類別: 01 |
疾病名稱: 甲基丙二酸血症 ( Methylmalonic Acidemia, MMA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有 |
ICD-9-CM編碼:270.3 ICD-10-CM編碼:E71.120 病因學: 甲基丙二酸血症屬於有機酸代謝異常的疾病。它是因為甲基丙二酸輔酶A變位酶(methylmalonyl- CoA mutase)功能異常(mut型)或是鈷胺素(cobalamin)代謝異常(cbl型),導致甲基丙二酸(methylmalonic acid)等蓄積體內,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嚴重時引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血球低下、高甘胺酸血症。依甲基丙二酸輔酶A變位酶殘留的酵素活性再分為過低(mut-)和缺乏(mut0)兩型。 遺傳模式:
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通常父母各帶有一個突變基因,為沒有臨床症狀的帶因者,但其下一代每一胎不分性別將有25%的機率罹患此症。
發生率:
目前此症已是衛生福利部公告的罕見疾病,文獻資料顯示發生率近十萬分之一。
甲基丙二酸血症根據維生素B12試驗試驗,臨床可分為VitB12有效型與無效型。VitB12有效型大多是cobalamin代謝異常或是變位酶酵素活性過低(mut-),多半呈現體重不增加,嘔吐及心智發育遲緩等較輕微的症狀,發病也較晚;而對VitB12無反應的變位酶缺乏型(mut0)病患,症狀較嚴重,通常在新生兒期即發病,會有嘔吐、脫水、厭食、呼吸急促等症狀,甚至昏迷、死亡。 臨床症狀: 治療及預後: 對於VitB12有效型的病患,須給予維生素B12,在急性期,先給予碳酸氫鈉及葡萄糖鹽水以矯正酸血症和低血糖。可考慮以注射方式給予肉鹼(L-carnitine),藉以排出過多的有機酸代謝物質,使用降血氨藥如Carbaglu(Carglumic acid)等以降低血氨。如果情況嚴重,須緊急透析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有機酸,降低血中乳酸和血氨。 在恢復期,一開始蛋白質攝取量起初不超過0.5 gm / kg,視病況穩定再慢慢增加。另外要補充足夠水分和熱量,避免脫水現象,同時注意血氨濃度並矯正電解質不平衡現象。 長期的營養治療,以低蛋白質飲食為主,使用特殊配方奶粉,限制甲硫胺酸(methionine)、蘇胺酸(threonine)、纈胺酸(val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此幾種胺基酸之攝取,搭配口服肉鹼。對於VitB12有效型的病患,須長期給予維生素B12。對VitB12無反應的變位酶缺乏型(mut0)病患預後較差,早期診斷及配合治療將可明顯減輕疾病的影響。 診斷: 甲基丙二酸血症可於新生兒篩檢時,以串聯質譜儀分析技術,檢測篩檢血點中的C3數值,加上尿液有機酸分析,利用尿液薄色層做定性分析,或進一步以氣相色層分析(gas chromatography)或氣相質譜分析(GC-mass spectrometry),和致病基因分析進行確診。若家族中的突變點已知,亦可利用基因分析進行產前檢查。 2015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年許嘉琪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詳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本會「罕見疾病叢書之醫療飲食手冊」網頁(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