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 1401 |
疾病類別: 14 |
疾病名稱: 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全 ( Congenital Adrenal Hypoplasia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
ICD-9-CM診斷代碼:759.1 ICD-10-CM診斷代碼:Q89.1 病因學: 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全,是因為腎上腺皮質發育異常,導致病患在嬰兒時期就會發生腎上腺危症,男生比較常見。目前已知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包括了4種類型: 1. 性染色體隱性遺傳型(OMIM 300200): 因X染色體上Xp21.2位置上的NR0B1基因,又稱為DAX(dosage—sensitive sex reversal 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 critical region of the X chromosome)發生突變或缺損所致,常會合併下視丘性腺激素分泌失調。若其鄰近位置的染色體缺損,除此症外亦可能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OMIM 310200)及甘油激脢缺乏症(glycerol kinase deficiency,OMIM 307030)有關。 2.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型(OMIM 184757): 是由於位於9q33.3的SF1(steroidogenic factor 1)基因突變或缺失所造成,此型同時也會合併下視丘性腺激素分泌失調的問題。 3.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型(OMIM 240200): 造成此型的基因變異位置尚未明確。 4. IMAGE症候群(OMIM 614732): 是由於位於11p15.4的CDKN1C基因突變或缺失而致病,患者會合併子宮內發育遲滯(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骨骼異常(metaphyseal dysplasia)、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及生殖器官發育異常(genital anomalies),因上述表徵而得名。 最常見的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為NR0B1基因異常,若未及時診斷及治療,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在嬰兒時期即可能致死。因NR0B1或SF1基因缺陷者,常會合併發生下視丘性腺激素分泌失調,而部分性聯隱性遺傳模式(NR0B1基因缺陷)的患者,則會合併發生感覺神經性耳聾。 發生率: 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為一種相當罕見的疾病,確切的發生率仍未知。據估在日本的發生率約1萬2千5百分之1名新生兒,而我國的發生率則尚不明確,就過去臨床經驗來說,此症發生率應低於先天腎上腺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診斷: 實驗室檢查 當臨床上發現患者發生低血鈉或高血鉀等腎上腺功能低下的情況時,可檢查血液及尿液中鈉、鉀離子及血液氣體分析等數值,以了解有無電解質不平衡的情形發生。此外也應合併檢查血中皮促素(ACTH)、皮質醇((cortisol)、腎素(renin)及醛固酮(aldosterone)等。 進一步可經皮促素刺激試驗(cosyntropin stimulation test)證實是否有腎上腺皮質(adrenocortical)不足的情形。並檢驗其它腎上腺皮質前驅物,如17 hydroxyl progesterone,以排除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影像學檢查 電腦斷層為檢查腎上腺體的最佳工具,以排除雙側腎上腺出血等情形的發生,並可做為臨床診斷上的參考,然而由於NR0B1缺損型患者仍具有胎兒型腎上腺皮質區,因此此型患者無法藉此檢查出來。經腎上腺超音波檢查,可能於嬰幼兒患者發現異常較大的胎兒型腎上腺皮質區,但此法並不適用於較大的小孩。 基因檢測 可經分子生物技術以檢測是否帶有NR0B1或是其他的相關基因缺陷。 臨床表徵: 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最常於嬰幼兒時期表現症狀,但也可能遲至兒童期症狀表現才較為明顯。患者可能出現脫水、低血鈉、高血鉀、低血壓、電解質異常及低血糖等腎上腺危症。IMAGE症候群則有子宮內發育遲滯的產前病史。此外,因血中ACTH激素增加,患者皮膚常出現色素沉澱。 脫水為較常表現的臨床表徵,再者可能出現低血壓及神經性低血糖。而有些合併下視丘性腺激素分泌失調的患者,可能於出現陰莖短小。IMAGE症候群則可能發生隱睪及尿道下裂等表徵。部份患者可能出現聽力障礙。 治療: 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徵提供的治療以及安排之後長期的處置,當患者出現急性危象;包括低血糖、低血壓及電解質失調等情形時需立即予以矯治。長期則為接受賀爾蒙的藥物治療,並應定期監測血中電解質、血糖及相關激素的濃度。雖然若未及時接受診斷與治療,此症會導致患者有生命之虞,但若早期診斷、長期控制得宜,患者能有一般的心智發展,壽命也無異於一般人。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1童怡靖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