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1008
疾病類別: 10
疾病名稱: 脊椎骨骺生成不良,SED  (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沒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756.9
ICD-10-CM診斷代碼:Q77.7

病因學:
  脊椎骨骺生成不良(SED)是一組遺傳性疾病,主要影響骨骼的生長和發展,尤其是脊椎和髖關節的發育。這些疾病導致受影響者身材矮小,並可能伴有其他健康問題,如視力和聽力障礙。SED分為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包括先天性脊椎骨骺生成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 (SEDC) 和性聯隱性遺傳之遲發性脊椎骨骺生成不良 X-linked recessive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X-linked recessive SEDT)。
    SEDC主要是由COL2A1基因的突變引起,這個基因負責編碼II型膠原蛋白,這是構成軟骨和其他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當這個基因發生突變時,它會影響軟骨的正常發育,進而影響骨骼的成長。X-linked recessive SEDT通常與TRAPPC2基因的突變有關,其編碼的蛋白,是細胞中一個稱為轉運蛋白質複合體(TRAPP)的一部分。TRAPP複合體在細胞內膜運輸過程中發揮作用,特別是在促進蛋白質從內質網運輸到高爾基體的過程中,若TRAPPC2功能異常,膠原蛋白的前驅物前膠原蛋白(Procollagen),便無法順利由內質網運出。

發生率:
  SED的發生率因類型而異,並且相對罕見。SEDC的發生率大約是1/100,000新生兒,而X-linked recessive SEDT的發生率則較低,具體數字不明。

遺傳模式:
  SEDC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致病基因為COL2A1,通常不分男女,在此症的遺傳機率皆為均等。X-linked recessive SEDT為性聯隱性遺傳模式,致病基因為TRAPPC2,因男性僅有一條X染色體,所以患者多為男性,只帶有一份異常基因的帶因女性,通常表現不明顯。

臨床症狀: 
    SEDC於出生時便有表現,而X-linked recessive SEDT通常於5-10歲才開始有表現。

一、SEDC特徵如下

1. 軀幹較短之比例不適當的身材矮小:SEDC影響骨骼的正常生長,尤其是脊椎和長骨,導致身高顯著低於正常範圍。產前便能觀察到生長遲緩。最終身高範圍為34公分至132公分,相對四肢,軀幹更為短小。
2. 脊椎畸形:脊椎發育不全或畸形是SEDC的典型特徵,包括短脖子、脊柱側彎、脊柱前凸、腰椎後凸等表現。而X光下可見椎體圓而扁平,且椎間盤空間狹窄。
3. 關節異常:包含肘關節、膝關節以及髖關節,關節活動度受限,可能導致行走困難和關節疼痛。
4. 短肢:骨骺礦化遲緩,而有相對扁平的骨骺,造成手臂和腿的生長受到限制,尤其是股骨和脛骨,導致四肢相對軀體短小。
5. 面部特徵:可能有輕微的面部特徵異常,如扁平的面孔、顴骨發育不良和突出的前額;可能有顎裂。
6. 視覺和聽力問題:可能影響眼睛和耳朵的結構,導致近視、視網膜剝離和傳導性聽力障礙。
7. 其他可能的健康問題:包括呼吸困難(由於胸腔發育異常),以及罕見情況下的心臟問題。

二、 X-linked recessive SEDT特徵如下:
1. 軀幹較短之比例不適當的侏儒症(disproportionate dwarfism):雖然SEDT的患者在嬰兒期和早年可能身高正常,但他們在5-10歲左右開始,由於骨骼生長的異常,可能會出現生長速度減慢,導致最終身高低於正常範圍,範圍為132至157.5公分,平均138公分。
2. 脊椎畸形:通常會出現脊椎相關的問題,包括脊柱後凸和脊柱側彎。X光下可見椎體扁平、椎間盤空間狹窄。
3. 短肢:特別是靠近關節的骨骼(如大腿骨近端)生長受影響,導致四肢短小。
4. 關節問題:可能導致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受限,特別是髖關節,這可能隨著時間進展而加劇。
5. 早期關節炎:關節的異常發育可能導致早期發生退行性關節炎,特別是在髖關節和膝關節。肩關節、頸椎及腰椎也可能受侵犯,背痛可能是最初的疾病表現。

遺傳模式: 
  由於骨骼發育不良中包括許多不同類型的疾病,其遺傳模式也不同。若為性聯隱性遺傳模式,因男性僅有一條X染色體,所以患者多為男性;若為性聯顯性遺傳,男性患者可能會致命。而若為體染色體遺傳模式,通常不分男女,在此症的遺傳機率皆為均等。

臨床類型:
  
有四種最常見之骨骼發育異常為: 
1.致死性畸胎(thanatophoric dysplasia) 
2.軟骨發育不全症(achondroplasia) 
3.成骨發育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4.軟骨成長不全(achondrogenesis) 

  致死性骨骼發育異常有62%患者為致死性畸胎與軟骨成長不全,另外大部分非致死性骨骼發育異常是軟骨發育不全症。 

其餘少見的骨骼異常疾病:
*畸形發育不良Diastrophic dysplasia 
*埃利偉氏症候群,先天性心房及軟骨缺陷病 Ellis van Creveld syndrome (EVC) 
*幹骺端的軟骨生成 Metaphyseal Chondroplasia, McKusick type (Cartilage Hair Hypoplasia) 
*莫里奧氏病,離心性骨軟骨發育不良 Morquio syndrome 
*多發性骨骺發育不全 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 (MED) 
*原始的骨發育不全 Osteodysplastic Primordial Dwarfism 
*原始的侏儒症 Primordial dwarfism, Majewski type 
*假性軟骨發育不全症 Pseudoachondroplasia 

治療及預後:
        目前沒有治癒SED的方法,治療重點為緩解症狀、改善或維持功能,以及預防併發症。治療措施包含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來控制疼痛,手術矯正骨骼畸形或改善關節功能。早期的介入,和持續的支持,對提高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賴建亦/李妮鍾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