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罕見家園 | 賀卡傳情     English
分類代碼: 1005
疾病類別: 10
疾病名稱: 原發性變形性骨炎  ( Primary Paget Diseas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731.0
ICD-10-CM診斷代碼:M88.0、M88.1、M88.811、M88.812、M88.819、M88.821、M88.822、M88.829、M88.831、
           M88.832、
M88.839、M88.841、M88.842、M88.849、M88.851、M88.852、M88.859、
           M88.861、M88.862、M88.869、M88.871、M88.872、M88.879、M88.88、M88.89、M88.9


病因學:
        為一群因不同缺陷基因(heterogenous)所致的骨骼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因活化的蝕骨細胞(activated osteoclasts)過度進行骨骼再吸收及合成而導致骨骼病變,使骨骼變得更大、更易脆,讓患者的骨骼可能會變形、容易骨折,任何種類的骨頭都可能受到影響,特別是脊椎、骨盆、頭骨或腿部的骨骼。此症常於成年人發生,通常會在中年或更晚以後才會發病,但也有些青年發病的類型,目前已知原因如下: 

成年型
一、 第二型(Paget Disease of Bone 2, PDB2):位於染色體18q21.33位置上TNFRSF11A (RANK)基因缺陷。 
二、 第三型(Paget Disease of Bone 3, PDB3):位於染色體5q35.3位置上SQSTM1(Sequestosome 1)基因缺陷,最常見的。 
三、 第四型(Paget Disease of Bone 4, PDB4):基因變異位於5q31位置上。 
四、 第六型(Paget Disease of Bone 6, PDB6):基因變異位於1q21.3位置上ZNF687(Zinc Finger Protein 687)基因的變異。 
 *曾經有文獻報告第一型 (Paget Disease of Bone 1, PDB1) 與第六對染色體6p的位置有關,但後續的研究無法確認此症與6p位置突變有關聯。而目前待確認的關聯有CSF1 (位於1p13)、OPTN (位於10p13)、PML (位於15q24)、RIN3 (位於14q32)、NUP205 (位於7q33)、TM7SF4 (位於8q22)…等基因。

青少年型
  因染色體8q24位置上TNFRSF11B基因(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1B)缺損,造成骨保護素(osteoprotegerin)的缺乏,而導致此症青少年型(juvenile Paget disease)的發生。
  1964年Fanconi等人於一巴西裔男孩的X光及病理檢查發現,認為此症有別於osteochalasia desmalis familiaris,並之後由Stemmermann (1966)將此症稱為家族性骨異常擴張症(familial osteoectasia)。
        Chong等人(2003)針對8位青少年型患者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其中5位為同合子型的TNFRSF11B基因缺陷,研究者推論,雖非全部個案但TNFRSF11B基因缺損,仍為造成青少年型變形性骨炎的主因,且其具有可區辨的基因型-表現型(genotype-phenotype)之間的關係。

遺傳模式:
成年型
  傾向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過去曾有不少報告論及此症在家族間遺傳的情形,甚至於綿延發生了數代,McKusick(1960)即於其報告中論述了37個家族案例。Leach等人(2001)的回顧研究亦發現,此症的發生具有家族聚集性(familial aggregation)的特徵。Morales-Piga等人(1995)在其研究中則發現,約40%患者的第一等親亦患有此症,因此經相關的家族研究發現,而認為此症傾向是以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傳給下一代。

青少年型
  傾向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若父母為帶因者,其下一代不分性別,每一胎約有25%的機率生下此症患者。

發生率:
        此病主要影響白種人,全世界以英國的發病率最高, 55歲以上大約有1–2 %的人受影響,也常見於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以及歐洲人移民到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南非和美國。 相反地,此病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並不常見,在印度、中國、日本及其他遠東國家則很罕見。

臨床症狀:
成年型
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主要為中軸骨骼(axial skeleton)發生病變,約5%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最常見的原因為骨骼疼痛、擴大及變形。其他表徵則包括易發生骨折、耳聾及神經學上的病變。

青少年型

  過去發表此型家族案例的研究中發現,此型患者在幼年時期即表現出大頭(large head)及肢體末端擴大且彎曲的表徵,再者發現到血中鹼性磷酸(alkaline phosphatase)上升、長骨發生伴隨有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及粗糙的小樑形成(coarse trabeculations)、顱頂(calvaria)顯著地增厚並具有骨密度增加的隆起小島(islands),並可能突然出現肌肉無力。

診斷:
1. 實驗室檢查


 2.攝影檢查
        骨骼X光攝影:可發現明顯的骨小樑(coarse trabeculation)改變、皮層增厚(cortical thickening)以及在顱骨、骨盆、脊椎及肩胛等處發生多斑點的硬化(spotty sclerosis)
放射性核種掃描(Radionuclide scan):病灶處對放射線標記的反應增加。

治療及預後:
        此症治療的短期目標是控制疾病進展;長期則是預防疾病惡化或是讓惡化程度最小化並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在日常照護上,患者宜控制體重,以避免肥胖造成身體的負擔,此外可經物理治療及伸展運動,以增進活動度、避免肢體攣縮,當行走困難時,可適時藉由助步器或拐杖,以協助行走及活動,若骨骼變形或脊椎側彎嚴重時,則可考慮接受手術的矯治。 由於此症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會增加,患者應定期監測是否有腫瘤的發生;若產生了惡性腫瘤,可以利用化療或放療來進行治療。

        在藥物治療上,一般關節炎症狀可能可以用非固醇類抗發炎藥或非麻醉性鎮痛藥來減輕疼痛,但此症患者對這些止痛藥物的反應不佳。目前的治療會建議患者每天應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並合併雙磷酸鹽治療。不過須注意鈣質會影響雙磷酸鹽的吸收,因此使用雙磷酸鹽時須避免和含鈣食品一起攝入。

參考資料:
NCBI-
1. OMIM#602080: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dispomim.cgi?id=602080
2. OMIM#239000: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dispomim.cgi?id=239000
3. OMIM#606263, PAGET DISEASE OF BONE 4; PDB4: https://www.omim.org/entry/606263
4. OMIM#239000, PAGET DISEASE OF BONE 5, JUVENILE-ONSET; PDB5:https://www.omim.org/entry/239000
5. OMIM#616833, PAGET DISEASE OF BONE 6; PDB6: https://www.omim.org/entry/616833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年邱偉益醫師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