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Top | |||||||||||||||||||||||||||
讓藝術為我們開啟心靈之窗 在藝術的世界中,人人均等一視同仁,更多人在其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成就與歸屬感,也從中獲得慰藉及心靈的平靜與抒發… 「雖然我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短,但是可以使它更寬廣」,因為秉持這個信念與契機,2004年「北區罕見心靈繪畫班」成立,邀集藝文領域的堅強師資,打造一個屬於罕病病友的藝術揮灑舞台,鼓勵病友與家屬培養興趣、建立人際關係,逐步恢復與社會的互動。畫作與藝術品雖然不會說話,但潛移默化中,撫慰了不少受創的心靈,亦感動了無數的觀賞者。病友透過對「美」的學習與追求,點亮希望的曙光,抒發內心最深處的感受,將感情化為細膩的圖案與色彩,展現生命的價值。 北區心靈繪畫班創立之初,學員人數雖不多,在王蓮曄指導老師帶領下,不「另眼看待」病友,反之把學員們視為「一般人」,教導藝術知識,技巧毫不藏私,耐心因應每位學員的狀況,「因材施教」進而發掘學員身上的無限可能。隨著繪畫班學員逐漸增加,2007年增開下午班,讓更多對於藝術有興趣的病友,可一同參與,並每年舉辦繪畫班成果展及出版年曆書,與社會大眾共享一整年豐碩的成果。至於南區心靈繪畫班,雖在2006年由郭素鑾、鍾惠娥老師短暫開班,但後續中南部的喜愛藝術的學員,我們則是藉由暑期營隊或相關課程規劃,讓他們也同樣學習的機會。 2010年有感於參與學員逐漸增多,學員間年齡差距大,便分別開設高、低年級之不同課程,先後邀請林偉民老師與白景文老師加入教學行列。老師們安排多樣化的課程,外出參觀展覽或寫生,設計多元的素材體驗,平面作品、立體陶藝或大型裝置藝術,讓學員們嘗試多元的挑戰激發靈感。多年來,老師們始終陪伴著繪畫班共同成長,除了豐富的課程規劃外,老師更是著重學員在課後的分享,透過對自己作品的清楚表達,逐步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與自信心,也是該課程的最大特色。時光荏苒,許多當年的小病友因為繪畫班與藝術結緣,長大後在科系選擇、生涯規劃時,不約而同都選擇了與繪畫、藝術相關科系就讀、就業;罕見心靈繪畫班不再只是「療育」的所在,更是影響學員未來生涯的推手,心靈繪畫班樂於發掘、培養這群人才;近幾年畢業的學員也開始嘗試擔任講師,「給人吃魚,不如教他怎麼釣魚」將會是未來繪畫班另一個目標,期望未來有更多的罕病藝術家茁壯成長。 創作課程 大事紀 | |||||||||||||||||||||||||||
|
|||||||||||||||||||||||||||
師資簡介 ▲Top | |||||||||||||||||||||||||||
白景文老師 | |||||||||||||||||||||||||||
|
|||||||||||||||||||||||||||
報名方式 ▲Top | |||||||||||||||||||||||||||
招生對象:罕病病友皆可免費加入,唯為了維護上課空間與品質,上課報名人數以一位病友+一位家屬(以手足為主),共2人為限,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