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 0726 | ||||||||||||||||||||||||||||
疾病類別: 07 | ||||||||||||||||||||||||||||
疾病名稱: Joubert氏症候群,家族性小腦蚓部發育不全 ( Joubert Syndrome )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沒有 | ||||||||||||||||||||||||||||
ICD-9-CM診斷代碼:759.89 ICD-10-CM診斷代碼:Q04.3 前言: 1969年Marie Joubert對於此疾病有詳細的描述,他發現四個兄弟姐妹,出現相似的異常症狀:如呼吸異常、眼球震顫、發展遲緩及運動失調等;腦部X光片發現連接左右小腦兩個半球處的小腦蚓部(Cerebellar Vermis)缺乏或不完整地形成。 Joubert氏症候群又可稱為Joubert-Bolthauser氏症候群。3個主要特徵為:1. 如臼齒狀的小腦跟腦幹畸形(molar tooth sign, MTS)、2. 肌張力低下、3. 發展遲緩。 由於小腦蚓部的發育不全或缺失,致影響患者的活動平衡及協調。又因腦幹發育不良,使得患者在兒童早期即出現異常的急促呼吸或呼吸暫停,其他症狀症狀包括:眼睛震顫、心理缺陷、臉孔、手和腳較小的先天缺陷。 遺傳模式: 此症多數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意指當父母雙方各帶有一條缺陷基因的染色體時,其每一個小孩不分性別將有1/4的機率罹病。還有一些少數案例是X染色體性聯遺傳或是多基因遺傳而致病。 大部分的患者於幼年和孩童期發病,普遍的特徵包括:運動失調〈肌肉控制不佳〉、不規律的呼吸型態、睡眠呼吸停止、反常的眼睛及舌頭運動和肌張力過弱。 一般來說,呼吸異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而共濟失調的症狀會隨著時間逐漸嚴重,粗動作的發展會被延遲。認知能力會因人而異,從智力障礙到正常都有可能。 其它症狀如:視網膜營養不良、腎臟疾病、枕葉腦病、肝纖維化、內分泌異常、多指(趾)、唇裂或顎裂、舌頭軟組織腫瘤、癲癇、先天性心臟缺損等。 各系統的症狀如下: 1.眼睛:眼球震顫、視網膜或虹膜發育不良而影響視覺。 2.嘴和舌頭結構: 舌頭腫瘤和突出。 3.手和腳:多指(趾)症。 4.肌肉:肌肉張力不佳,尤其是在嬰兒期。 5.胃腸道系統:部分個案會有十二指腸閉鎖或纖維化的症狀。 6.腎臟:腎臟囊腫。 7.生長和發展:患者的行為、語言、動作及一般的發展都嚴重落後,但他們的個性是友善的、容易教導及可融入社會。 8.呼吸:多數患者會有散發性的呼吸過度及呼吸暫停,此現象大都發生於新生期至嬰兒期。 9.智能:大部分患者會有輕至中度的智能障礙及學習障礙,但仍有少數患者其智能、學習能力未受影響。 診斷: 1.核磁共振攝影(MRI)檢查發現小腦的蚓部或中線(midline of the cerebellum)形成不完全,通常腦幹的影像會猶如臼齒(molar tooth sign)。 2.在嬰兒時期或新生兒時出現肌肉無力接下來會伴隨著共濟失調(ataxia)。 3.發育遲緩/智能障礙。 4.異常的呼吸模式及眼球運動。 5.可由基因診斷進行確認,相關基因如下表。 6.產前診斷:若有家族史,可於懷孕20週後,使用高解析度的超音波加以掃描及了解;如家族中有確認突變點位,則可以利用絨毛膜或是羊水採樣來進行檢測。 常見Joubert氏症候群致病基因列表
治療: 目前多採症狀療法。在嬰兒時期呼吸常發生不規則呼吸,所以需特別注意呼吸的問題,可以用刺激性藥物(如:咖啡因)、補充氧氣、器械支持、或是氣管造口術治療。其他可採取物理療法、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和特別教育等改善發展遲緩。 每年應針對生長、視力及肝腎功能進行評估,並定期針對神經心理及發育進行評估。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325/ 2. http://hmg.oxford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14/suppl_2/R235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ubert_syndrome 4. 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joubert-syndrome 5. https://omim.org/entry/213300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南部辦事處 遺傳諮詢員 李美欣 編譯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李銘仁醫師審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