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1603
疾病類別:16
疾病名稱: 羅素-西弗氏症  ( Russell-Silver Syndrome, RSS或SRS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沒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759.89
ICD-10-CM診斷代碼:Q87.1

  患童有特殊的臉部特徵、低出生體重、肢體不對稱和發展遲緩。症狀表現從輕微至典型都有。約有30〜50%的患者是因第11對染色體11p15位置上的H19及IGF2甲基化異常而致病;另有7〜10%的患者是因第7對染色體有母系的單親2倍體而致病;還有40%患者的致病原因不明。大部分SRS患者為偶發突變,少部分個案被描述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或是隱性突變,包括ring 2染色體、17q25 平衡性轉位,以及7p11.2—p13重複。

  生長遲緩是此病主要的症狀。病患呈現在子宮內生長遲緩、餵食困難,或出生後生長遲緩,直到孩童早期或青春期才有改善趨勢,不過最後的身高仍低於正常範圍。可能有生長激素不足的狀況。有異常的臉部特徵,如小三角臉但頭圍正常。智力可能是正常的,可能有學習障礙。肢體可能不對稱,以及有1或多根的手指內彎或先天性屈曲。

遺傳模式:
  確切的發生率仍未知,目前預估發生率為1/3,000—1/100,000。男女患病比率相等。

  若是因為11p15.5甲基化異常或第7對染色體的單親2倍體而致病,這種案例多半是偶發性的;還有少數患者是因體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而致病。

症狀:
  特徵
* 要診斷此疾病,一般來說至少要有以下特徵中的4種:
出生體重比平均值低了2個標準差以上(小於等於2SD)
出生後生長不良,體重比平均值低了2個標準差以上(小於等於2SD)
頭圍正常
典型的臉部特徵 
身體不對稱
嬰兒期餵食困難
嬰兒期及兒童早期容易發生低血糖
嬰兒期流汗增加,尤其在頭部及上部軀幹
發展遲緩
嬰兒期的頭控困難:因相較身體較大的頭部造成的
運動功能不足:因肌肉量及肌肉強度不足
認知功能缺損:約50%患者,在語言及算數上

生理
* 特殊形態的臉型
典型的特色包括正常大小的頭圍(比起小的身體,頭部可能顯得較大)、藍鞏膜、小臉且呈倒三角形(高又寬的額頭,配上小的下巴)、明顯的鼻樑、下彎的嘴角

* 生長和骨骼
產前發生的身材矮小
前囟門延遲關閉
身體不對稱,通常是肢體部分
單側肥大
第5指內彎(Clinodactaly)及曲指(Camptodactoly)
第二三腳趾頭併趾
肩胛骨畸形(Sprengel deformity)或其他的手部異常

* 生殖器異常
尿道下裂
尿道出口偏後

* 其他
心臟缺損
惡性腫瘤(如顱咽瘤、睪丸精子細胞瘤、肝細胞癌、Wilms瘤)


診斷:
  實驗室檢查
  1. 分析染色體是否有11p15之甲基化異常 (約35〜50%)。
  2. 分析第7對染色體上是否有單親2倍體現象(約7〜10%)。
  3. 有約40%患者病因未明。如果上述兩者檢驗皆為陰性,可考慮檢測是否有拷貝數變異,或CDKN1C或IFG2基因的變異。

  影像學檢查
  手部X光可能有以下表現:
  1. 骨齡延遲
  2. 末端指趾骨似象牙質骨骺發育不良
  3. 第5指頭中指骨80%偏小
  4. 假骨骺在第2掌骨的基部。

治療:
* 內科治療
生長:給予足夠熱量攝取、考慮生長激素治療。治療後可改善成人身高,即使沒有生長激素缺乏也會有效。生長激素無法改善身體不對稱。
發展:早期介入如給予物理治療,年紀大一點時給予特殊教育。

* 外科治療
當病患無法由口進食且嚴重生長遲緩時,需考慮以鼻胃管或胃造口術,灌食以增進及維持生長。

* 多專科照護
遺傳科:解釋病因學,並從生長遲緩、肢體不對稱,以及臨床其他的症狀來鑑別診斷SRS。
腸胃科或營養師:熱量攝取的評估,給予生長、餵食的治療。
在病患早期實施發展教育,特殊發展計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早療應盡可能越早進行越好。
內分泌科:在約2歲時,如未追趕上正常生長,可以考慮是否施打生長激素;或當有其他內分泌問題,如性早熟時會診。
眼科:眼屈光不正,如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眼。
神經科:如懷疑有肌躍性肌張力不全症(myoclonus dystonia,常見於mUPD7)
骨科:追蹤是否有脊椎側彎,尤其在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時。

預後:
1. 預後相對不錯
2. 一些病患可能有學習障礙
3. 未經生長激素治療,身材矮小的程度約為,平均男性身高151.2公分、女性139.9公分。治療時生長速度與一般族群相當,但起跑點落後,成人身高仍低於一般族群。

遺傳諮詢:
1. 此疾病有多種致病機轉。需以遺傳檢測辨識出致病機轉,方能給予最準確的諮詢。
2. 如致病原因不是來自遺傳,再發機率通常很低。只有極少數個案是遺傳自父母,若為顯性遺傳則再發機率為50%。


資料來源:
1. http://www.emedicine.com/ped/topic2099.htm
2.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324/
3. Smith. Smith's Recognizable Patterns of Human Malformation. Seventh edition.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Saunders, 2013.



遺傳諮詢員 邱幸靜 翻譯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 黃正宏醫師 審稿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1年賴建亦/李妮鍾醫師 審閱更新


其他相關疾病說明,請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本會繪本「螢火蟲故事島第四季-小蘿絲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