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0707
疾病類別:07
疾病名稱: Zellweger氏症候群  ( Zellweger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277.9
ICD-10-CM診斷代碼:E71.510

因學:
        此症是屬於過氧化物生成障礙疾病(Peroxisome biogenesis disorders)中的一種,為罕見與先天性疾病。其特徵在於存在於肝臟腎臟或是腦部的細胞中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的減少或是缺乏。腦白質營養不良(leukodystrophies)會影響髓鞘(myelin sheath)的生長,累及小腦及末梢神經髓脂質的損害,導致進行性髓鞘脫失。
        此症依照表現出的病情嚴重程度可分成3類,最嚴重的是Zellweger氏症候群,新生兒腎上腺白質退化症(neonatal adrenoleukodystrophy)次之,症狀最輕微的是嬰兒型雷弗素姆疾病(Infantile Refsum disease)。

過氧化物酶過氧化物酶體:多數細胞內存在有膜包圍的細胞質小泡,其中富含形成及利用過氧化氫的酵素,其功能為執行體內的毒性物質解毒作用,與脂質代謝以及可利用氧進行代謝。

發生
率:
        約為1/50,000

臨床症狀:
        肝臟變大、血中鐵的數值會上昇及視覺出現的障礙 (visual disturbance), 一些患嬰可能會有產前的生長不足現象。出生時可能的徵候包括肌肉張力低下與餵食困難;其他的徵候可能包括特殊的顱顏特徵、心智遲緩、癲癇。也可能發生黃疸與腸胃道出血。

新生兒期:
肌肉張力低下導致餵食困難,癲癇發作,肝功能異常可由新生兒黃疸與肝功能檢測得知,特殊顱顏特徵包括臉部扁平、前囟門較寬、寬鼻樑。

兒童期:
視網膜萎縮、感音性的聽力喪失,發展遲緩併有肌肉張力低下,肝功能異常。

生長:出生後生長不足(postnatal growth deficiency)(平均出生體重2740gm)。

頭頸部:枕骨較平(flat occiput)、囪門較寬(large fontanelle)、巨頭畸型(macrocephaly)、臉部平坦(flat facies)、下顎過小(micrognathia)、前額較高(high forehead)、小耳異常(minor ear anomaly)。

眼睛:先天性白內障(congenital cataract)、視網膜上色素變化(retinal pigmentary change)、眼距過寬(hypertelorism)、眼內貲贅皮(epicanthal folds)、角膜渾濁 (corneal clouding)、虹膜邊緣的蒼白斑(brushfield spots) 、蒼白的視神經盤(pale optic disk)、視網膜電流圖異常(abnormal electroretinogram)、青光眼(glaucoma)、眼球震顫(nystagmus) 。

腦部:嗅葉發育不全、胼胝體發育不全。

心臟: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

肝臟:肝臟腫大(hepatomegaly)、肝內膽道發育不全(intrahepatic biliary dysgenesis)、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肝臟過氧化物酶體缺乏(absent liver peroxisomes )、幽門肥厚(pyloric hypertrophy)。

腎臟:水腎(hydronephrosis)、腎皮質小囊腫(renal cortical microcysts)、腎臟的過氧化物酶體缺乏(absent renal peroxisomes )。

泌尿生殖:外生殖器在男性會有隱睪(cryptorchidism)、尿道下裂(hypospadias );在女性陰蒂肥大(clitoromegaly)。

內分泌腎上腺較小(small adrenal glands)。

傳模式:
為一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親雙方各帶有此一缺陷基因,不分性別,每一胎皆有1/4機率可遺傳此症。

基因標誌
染色體位置
蛋白質名稱
PEX1
7q21.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
PEX2
8q21.13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2
PEX3
6q24.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3
PEX5
12p13.31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5
PEX6
6p21.1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6
PEX7
6q23.3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7
 PEX10  1q36.3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0
PEX11B
1q21.1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1B
PEX12
17q1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2
PEX13
2p15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3
 PEX14  1p36.2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4
 PEX16
11p11.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6
 PEX19
1q23.2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19
 PEX26
22q11.21
Peroxisome biogenesis factor 26

診斷:

  此症患嬰在出生時因為有肌肉低張力的現象,需要與唐氏症或其他染色體異常、小胖威力症候群、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強直營養不良症等疾病區別。其他還有些因為過氧化酶體脂肪酸代謝異常而造成VLCFA上升的疾病,下表為辨別這些疾病的檢驗。

 

Zellweger syndrome
Single Enzyme Deficiency

CADDS

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
Acyl-CoA
Oxidase Deficiency
血漿

非常長鏈脂肪(VLCFA levels)

植烷酸
(Phytanic acid)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膽酸
 (Bile acids)
表現
THCA/DHCA
現THCA/DHCA
正常
尿液

六氫菸鹼酸(Pipecolic acid)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環氧二羧酸(Epoxydicarboxylic acids)

無~有表現

無~有表現

無~有表現

Bile acid
出現
THCA/DHCA
出現THCA/DHCA
正常
紅血球膜
體液素原
(Plasmalogens)
缺乏~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培養纖維細胞

非常長鏈脂肪酸(VLCFA concentration)

氧化非常長鏈脂肪酸(VLCFA -oxidation)

缺乏
缺乏
缺乏
缺乏

體液素原合成Plasmalogens synthesis)

缺乏~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DHAP-AT 活性

缺乏~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ADHAP-S 活性

缺乏~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植烷酸氧化(Phytanic acid oxidation)

缺乏

缺乏

正常
正常

丙酸氧化(Pristanic acid oxidation)

缺乏

缺乏

正常
正常

過氧化氫酶溶解度(Catalase solubility)

正常
正常
正常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

過氧化物酶體結構(Peroxisome structure)

完全沒有細胞或者是數量減少但結構變大

結構變大且數量變少

結構變大且數量變少

正常

過氧化氫酶運輸(Catalase import)

完全或部分缺乏

正常

正常

正常
*DHCA = dihydroxycholestanoic acid (二羥基膽酸)
THCA = trihydroxycholestanoic acid (三羥基膽酸)
DHAP-AT =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acyl transferase(二羥丙酮磷酸醯轉移酶)
ADHAP-S = alkyl-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synthase(烷基-二羥丙酮磷酸合成酶)

治療及預後:

    目前此症並無任何治癒的方法,也沒有一標準的治療方針。應謹慎預防肺炎與呼吸窘迫所造成的感染,其他的治療則是以症狀與支持療法進行,包括餵食(提供適當的卡路里與降低植烷酸Phytanic Acid)、聽力(聽力篩檢或助聽器的使用)、視覺(合適的眼科檢測)、肝功能(需要被監測,也可補充維他命K及其他脂溶性的維他命)、神經學上功能的評估(約有1/3的患者會有癲癇產生,可使用抗癲癇藥物,有些患者即使已使用了適當的抗癲癇藥物,癲癇還是可能很難控制)。其它包括腦部的核磁共振,腦波檢查與內分泌的評估。
    此症嚴重型患者的預後不好 ,可能會在一歲之內死亡,其原因通常為漸進式的呼吸中止、或感染引起呼吸窘迫。"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年徐瑞聲/李妮鍾醫師 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
「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