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0603
疾病類別:06
疾病名稱: Lowe氏症候群  ( Lowe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270.8
ICD-10-CM診斷代碼:E72.03


  Lowe氏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代謝性遺傳疾病,主要影響於眼睛、腦部與腎臟,故又稱為oculo—cerebro—renal syndrome。

發生率:
  Lowe氏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幾乎只發生在男性身上,發生率估計為每1,000,000 人中有1至10名男性,在北美和南美、歐洲、日本和印度都有報導。

遺傳方式:
  Lowe氏症候群僅發生於男性,為單一基因性聯遺傳,X染色體上的OCRL基因缺陷。而約有1/3發病男性,母親並未帶缺陷基因,而是新的突變所導致。OCRL1會轉譯出一種幫助修飾膜磷脂的酵素(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phosphate 5 phosphatase OCRL enzyme)。而由於基因缺陷導致酵素缺乏或是活性下降,使此酵素無法順利調控許多細胞內的機制,如:調控其他酵素活性、釋出細胞內鈣離子、組織細胞骨架及內質網—高基氏體—細胞膜的運輸調控等。

特徵:
1. 先天性白內障:出生時即有白內障,通常於幾個月大時予以摘除,多半需配帶眼鏡。
2. 青光眼:約佔半數的患者,通常發生於出生後,需要點眼藥或行手術維持正常眼壓。 
3. 肌肉張力低下:造成餵食困難、呼吸困難及運動發展遲緩(如:坐、站或步行)。 
4. 智能障礙:許多患者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在智能方面,每位患者受損的程度不一,約10〜25%患者為正常或輕度,約有50〜65%則為嚴重障礙。
5. 癲癇:約佔半數的患者,多發生在6歲左右。
6. 明顯的行為表現問題:佔多數的患者。多半活潑外向、易發怒、頑固、異常的重複性動作、注意力不集中等。
7. 腎臟功能異常:Lowe氏症候群主要表現為近端腎小管功能異常,約在1歲時發生,此稱之為Fanconi症候群。主要是因腎臟無法再吸收某些物質,導致這些營養物質會從尿液中流失,包括鈉、鉀、胺基酸、有機酸、鈣、磷、L型肉毒鹼以及碳酸根離子,導致排尿增加、脫水及代謝性酸中毒,大約於30—40歲左右即進入末期腎病變需透析治療。
8. 身材矮小。
9. 易有佝僂症、骨折、脊椎側彎與關節的問題:主要是因鹽類、磷酸鹽跟營養物質流失以及維他命D缺乏所導致而影響生長。
10. 出血傾向:一些患者在手術後表現出延遲出血,以正常止血和凝塊形成為特徵,但幾小時後又突然復發出血。此部分須小心,若是需要進行手術,如白內障手術和青光眼手術,其中眼內出血相當大的後遺症。
11. 便秘:會隨年齡而逐漸改善。

診斷:
臨床表徵:先天性白內障,肌肉張力弱,可能有腎功能異常及性連遺傳家族史。
檢驗方法:利用皮膚切片檢測phosphatidylinositol polyphosphate 5-phosphatase OCRL enzyme 酵素活性是否減少或是帶有OCRL基因突變,可提高診斷正確性。對於95%大於10歲的女性帶因者,則可透過眼底檢查查出帶因的可能性,若家族已有確定突變點位,可利用基因檢測是否帶因。 
此外,如在受影響的男性或攜帶者母親中確定OCRL 基因突變,則可以通過生化檢測(酶測定)或分子遺傳學檢測進行產前診斷。

治療:
  雖然目前對於Lowe氏症候群並無適當治療方法,主要是採症狀治療,以藥物、手術、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特殊教育矯正。這些部分需要醫療專家團隊,包括兒科眼科醫生、腎臟科醫生、遺傳學家、營養師、內分泌學家、神經科醫生、兒童發育專家、普通外科醫生、骨科醫生和牙醫來共同參與。
1) 肌張力低下會導致餵養問題,因此需要鼻胃管等餵食方式。
2) 建議儘早去除白內障,以促進視力的最佳發育,眼鏡和隱形眼鏡也有助於改善視力。一半男性發生青光眼時,可以使用藥物(眼藥水)治療,但通常可能需要手術矯正。
3) Fanconi型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則需補充碳酸氫鈉或檸檬酸鹽等口服補充劑。此外,口服磷酸鹽和維他命D則可以用於治療(或預防)佝僂病,也應定期監測骨密度。
4) 癲癇則須依其嚴重程度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行為問題則可以藉由早期療育、行為矯正和藥物治療。因此建議早期計劃,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特殊教育服務和視障服務。
5) 應定期監測患有Lowe症候群男孩的視力問題(尤其是晚發性青光眼)、腎功能、生長、發育進展、脊柱側凸、關節問題和牙齒問題。
6) 若盡到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病變,則可以利用透析和腎臟移植治療末期腎病變。

預後:
  
  大部分男性壽命無法超過40歲。較年長的患者,預期壽命會因進行性腎臟衰竭或脊椎側彎而受限。但不論任何年紀,Lowe氏症候群都可能因合併症導致感染、脫水及肺炎而死亡。

遺傳諮詢:
  家族有人罹病應確認是否為家族性遺傳,以進行家族中帶因者的篩檢,了解下一胎罹病機率及尋求管道得到協助。也可以藉由眼底檢查,偵測出帶因的高危險群女性,藉由產前遺傳診斷作為決定與選擇的參考,尋求遺傳諮詢取得遺傳知識以供決定。


本會遺傳諮詢員整理
徐山靜醫師審稿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1年蔡宜蓉醫師 審閱更新


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