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坐著電動輪椅,不到30公斤的瘦小身軀穿梭在車水馬龍間,全身僅剩左手指頭能出力操控輪椅,但此刻她和其他媽媽一樣,早起替先生和孩子張羅早餐,隔壁就有早餐店,但她寧願花15分鐘去買更好吃的早餐,她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林慧君。雖然行動不便,但疾病不曾困住她,阻擋她的追求,她從未妥協,她要結婚成家當媽媽,賭上一切完成一個女子對生命圓滿的所有想望。

慧君在家中排行老二,出生八個月,爬和翻身都不會,原以為是發育慢,媽媽張淑玲用盡偏方,四處求神問卜都無效,直到一歲半仍沒起色,經切片檢查,確診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身體扭曲變形,肌肉無力,隨時可能吞嚥和呼吸困難,醫師宣判慧君很難活過三十歲。

萬分之一的機率發生在慧君身上,家人輪流照顧她,媽媽每天抱慧君上下樓,騎車接送她上學。一家人齊心協力,想讓慧君能跟同齡孩子一樣生活,可惜天不從人願,小學畢業後,她體弱又胃穿孔,為了保護她,媽媽決定讓她休學。

肌萎症纏身 她自立生活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慧君(左)常獨自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她挑戰自己坐輪椅搭捷運和復康巴士參加偶像的見面會。圖/翻攝林慧君臉書。

就算因嚴重肌無力,形體不自由,但慧君照樣追星、追美食,和年輕女孩一般,臉書上有她四處吃美食、追星的記錄,她曾獨自搭乘復康巴士轉捷運,去參加陳曉東的見面會,還坐高鐵南下聽五月天演唱會,有次差點發生車禍,不敢跟家人說,看在家人眼裡,慧君的獨立令他們驕傲又心疼。

雖然從小被媽媽照顧到大,但慧君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參加自立生活協會,上街頭爭取身障者權益,跟協會出國交流,還擔任友善台北餐廳的特派員,訪查餐廳,提供店家打造友善身障環境的建議。

遇見生命中的他

為人付出,讓慧君覺得生活有意義,此時愛情悄悄降臨,一場身障人士活動,她遇見擔任腦麻患者個人助理的劉駿憲,「第一眼覺得他好高好帥,再看到一個大男人主動照顧身障者,覺得他很體貼」慧君靦腆地說。

駿憲直覺這個女生很特別、很有主見,於是互加臉書,互訴心事,駿憲知道慧君渴望自由,常主動到她家帶她出門,但出門談何容易,一台電動輪椅下樓得先拆開,分三次抬下樓,他不厭其煩,總是拆拆裝裝來回好幾趟,最後再抱慧君下樓,駿憲像是慧君的知音,他總是能幫她喬到輪椅上最舒服的姿勢,從沒弄疼她。而慧君彷彿有心電感應,知道駿憲總把苦悶往心裡去,默默聽他說話。

兩人愈走愈近,墜入愛河,慧君從未想過會遇到懂自己、也願意和她攜手人生的人,小倆口開始約會吃飯,駿憲愛屋及烏,常到慧君家幫忙做木工,為了不依賴家人,兩人一起經營彩券行,想靠自己的雙手謀生。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慧君(右)在駿憲(左)的陪伴下,一起南下高雄聽五月天演唱會。圖/翻攝林慧君臉書。

小倆口偷偷結婚生子

小倆口擔心父母反對,一直沒有透露交往,直到兩人向上帝禱告取得同意後登記結婚,慧君只簡單傳了訊息給妹妹說,可能會多一個姐夫,在林家人眼中,駿憲是值得依靠的好青年,但萬萬沒想到他會成為女婿,連懷孕也是事後才被告知。

慧君媽媽張淑玲聽到女兒要當媽媽,一點也開心不起來,擔心女兒脊椎側彎、肌無力,生孩子恐危及生命,十分憂心,私下拜託醫師勸慧君把孩子拿掉。

為了孩子賭一次

然而,小夫妻倆堅信孩子是上帝的祝福,慧君一心想生下孩子,即便主治醫師告誡她生產風險高,但面對未知的難關,慧君雖害怕,更堅定的信念是:「人生就賭一次,如果我失去生命,至少還有小孩陪伴他。

懷孕過程考驗重重,慧君原本就有卵巢水瘤,干擾羊水檢查,為了確保孩子正常,光是抽羊水就忍痛抽了十多針,幸好腹中胎兒一切正常,這是一個健康的寶寶,讓兩人放下心中大石,將孩子生下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孕育新生命讓倆人對未來充滿期待,雙和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碧華產檢時,看見小夫妻眼神發亮,「說來神奇,盼望孩子的喜悅心情,讓慧君忘記原本卵巢水瘤和孕期的不適,連常發生的感冒和肺炎,在孕期中都沒發生。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替肌萎症的慧君(中)接生是非常艱難的手術,為此雙和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碧華(左一)在她生產前,推掉所有手術和住院的病人,會同麻醉科醫師,術前反覆演練手術過程,最終母子均安。圖/陳碧華提供。

小心翼翼度過孕期,但考驗還沒結束,慧君肌肉無力只能剖腹產,但陳碧華查遍國外文獻,發現全身肌無力合併心肺功能不佳生產案例極少,在頂著巨大風險和壓力下,她推掉所有手術和住院的病人,會同麻醉科醫師,術前反覆演練手術過程,設想可能遇到的情況,「我是有備而來才敢開刀的」。

生產那天,光是把慧君從病床移至手術台就不簡單,醫護人員沒有人敢抱全身肌無力的產婦,只好請先生進手術房,陳碧華看著駿憲把慧君輕輕抱起來,再緩慢輕柔地放到檯上,感動不已「這是真愛,唯有愛才能克服一切」。

幸好上帝保佑,手術順利,寶寶平安出生。

上帝帶來的祝福

寶貝兒子出生,取名「語恩」,意謂上帝帶他來報恩,慧君覺得,「這一切不可思議,看著兒子趴在我懷裡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孩子是上帝送給慧君最好的禮物,雙和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資濤也發現,慧君當了媽媽後,氣色變紅潤,開始長肉,為人母的驕傲和滿足感讓她整個人神清氣爽。

慧君雖然行動不便,無力抱起心愛的孩子,但她有一雙關照全家專屬於媽媽的眼睛,無論小語恩走到哪裡,她的眼神追著孩子,不時提醒先生,孩子褲管太長捲一下免得絆倒;店裡有客人上門,提醒先生招呼。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慧君雖然行動不便,需要先生協助吃飯,但她的眼神總追著孩子看,擔心孩子沒有吃飽穿暖,母愛之情表露無遺。 駿憲細心地照顧慧君的生活起居,他很熟練地替慧君調整姿勢,從未讓慧君感覺不舒服。

駿憲帶小孩,又要照顧慧君生活起居,吃飯時先餵兒子再餵太太,手忙腳亂,餵飯空檔,他才趕緊大口咬下食物,填飽肚子。

表面上慧君是被照顧者,但在這個家她是主婦,只差無法親自動手,小從三餐吃什麼,大到未來規劃,都是慧君說了算;尤其一旦出門坐上她的電動輪椅,她就是掌控方向的人,好幾次先生背孩子站在電動輪椅上,慧君載先生和小孩三貼,這一方移動的小天地,形成最美的風景,不知帶給這個從小因病失去求學交友青春年華的女子,多大的安慰和滿足。

罕病病友脆弱的生命,彷彿站在懸崖邊,每天都要面對突然消逝的可能」今年初慧君因為一場感冒引發呼吸衰竭過世,留下年幼的兒子和深愛她的先生。

慧君37年的人生,很短暫,她是罕病患者,但她生前最驕傲的身分是母親。 她展現無比的韌性和意志力,克服疾病限制,勇敢追尋自己的幸福,在醫療及社會制度和家庭、病友團體的見證下,留下這個奇蹟般的故事,她的孩子也將帶著滿滿的愛延續下一段生命旅程。

motto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親愛的小語恩,不管你在哪裡,請記得慧君媽媽永遠都會看顧著最心愛的你。

林慧君

motto

罕病小檔案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屬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是帶因者,子女若遺傳到父母雙方的變異基因便會發病,發生機率約1/10000,因為脊髓的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漸進性退化,造成肌肉麻痺、萎縮無力,但智力完全正常。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僅能經由按摩、水療及物理治療來改善四肢行動的靈活度,較嚴重的病人需仰賴呼吸器,及其他支持性呼吸治療才能存活。

罕媽不再悲情

遺傳諮詢助她兒女成群

在每個罕病故事中,媽媽這個角色都是最重要的存在,過去罕媽因為生下病兒,背負著罪惡感和照顧的雙重壓力,常是悲傷而抑鬱的;但二十年過去,迎來了不同世代的罕媽,有了社會對罕病的認知和制度接手,醫療體系當靠山,這個罕媽不一樣了。

31歲的趙慧敏很年輕,是四個孩子的媽,在少子化的社會,顯得難能可貴,更特別的是,她有一個罹患罕病的女兒,但在這個六口之家充滿著孩子的笑聲吵鬧聲,在她臉上看不到愁苦,撕掉了外界對罕病家庭的刻板標籤。

趙慧敏說,老二陳靜宜十個月大時,被確診是芳香族 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AADC),那時醫師宣判,孩子存活期只有四到五歲,「六萬分之一的發生率,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我還年輕啊」。

罕病奪走當母親的喜悅

晴天霹靂的壞消息,奪走趙慧敏為人母的喜悅,夜深人靜時,她天天以淚洗面,每次女兒疾病發作時,身體往後弓,用力咬著嘴唇甚至流血,一發作就是七到八小時,不知何時發作,深怕她咬傷自己,做母親的根本不敢闔眼睡覺。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靜宜現在就讀小學五年級特教班,定期到台大用助行器學走路,跟她說頭歪了,會自動擺正,進步令家人興奮不已。

但至少在孩子未滿周歲就知道生了什麼病,夫家也很體諒,不但幫忙照顧,也鼓勵她既然是罕病就好好面對。放下了獨自承擔的心理壓力,她明白唯有自己轉念,才能幫孩子更多,於是積極找尋早療資源,帶女兒做復健。

直到103年時,醫師告訴趙慧敏有個AADC的基因療法臨床試驗計畫,是否願意參與?趙慧敏心想,「沒有比身體全癱還糟,即使要開腦,也決定放手一搏,為孩子爭取一線生機」。

靜宜六歲做完第一次手術後,趙慧敏發現,基因治療有效,女兒從身體全癱、無法抬頭,四個月後四肢開始會動,做完手術後如同按了重新開機的按鍵,原來不到90公分的身高,以一年長高10公分的速度狂飆,現在已經超過130公分。靜宜目前就讀小學五年級特教班,定期到台大醫院用助行器學走路,跟她說頭歪了,會自動擺正,這樣的進步令家人興奮不已。

孩子的治療出現契機,當時趙慧敏意外懷了老三,擔心肚子裡的胎兒也有AADC,於是接受罕病基金會的遺傳諮詢服務,到醫院進行羊膜穿刺,確認老三健康,「那時我真的鬆了一口氣」。

隔年又懷上老四,她再做一次羊膜穿刺,同樣正常,如今家裡多了兩個分別是四歲和三歲的可愛寶貝,還會幫忙照顧靜宜,一家人互相扶持,令人欣慰。

肌萎鬥士的生子路
靜宜的妹妹(右)平日會協助照顧姊姊,靜宜彷彿也感受到妹妹對她的好,笑得合不攏嘴。

遺傳諮詢減輕病家陰影

家有罕病兒的父母或病友,面臨懷孕生子時,常擔心再生下罕病兒,台大小兒科教授胡務亮認為,只要經醫師評估危險性,搭配遺傳諮詢、產前診斷和新生兒篩檢,想要擁有健康寶寶是辦得到的。

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是遺傳諮詢師,擁有十八年諮詢經歷,她感嘆,世俗觀念常認為「家有罕病兒的父母,為何還要再生一個?造成社會負擔」,但生育是基本人權,每個家庭有不同的考量,遺傳諮詢師必須提供科學證據、情緒支持,但最終是讓罕病家庭有選擇的權利

「遺傳諮詢師」像個管師,具有遺傳知識,可針對疾病的遺傳模式例如顯性或隱性,評估病家生育下一胎再發生罕病的機率,協助需求者轉介檢驗醫院。

遺傳諮詢屬罕病基金會生育關懷方案的服務之一,目前基金會有四位遺傳諮詢師,派駐在醫院服務病人,也提供遺傳諮詢專線(02-2521-0717#151~155),以下是遺傳諮詢的服務對象與介紹:

高齡(34歲以上孕婦)或家族有疑似遺傳性疾病的孕婦

高齡(34歲以上孕婦)或家族有疑似遺傳性疾病的孕婦

點看更多...
曾生育罕病兒的父母或準父母其中之一為罕病者

曾生育罕病兒的父母或準父母其中之一為罕病者

點看更多...

目前生育關懷方案,針對罕病患者和有罕病家族史的家庭,提供遺傳諮詢,轉介產前檢驗服務及補助檢驗費用。值得一提,有些孕婦第一胎是罕病兒,懷了第二胎後,產檢常將病兒託給家人照顧,孕婦需獨自面對羊膜穿刺,看基因報告的過程,此時基金會派員陪同產檢,伴病家走過煎熬歷程。

製作人:
文字採訪:
攝影:
影音:
美術設計:
網頁製作:
監製:
特別感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