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鋼琴師

二指鋼琴師

玩轉音樂之路

走路不太穩,手指動作也不甚靈活,連外套拉鍊都拉不太起來,看不懂五線譜的他,卻參加了一場音樂比賽,獨自走上舞台,用兩根手指頭敲在鋼琴鍵盤上,流暢的演奏「Ballade pour Adeline」。他是罕病孩子陳彥廷,當他在台上專注於琴音中時,舞台下的媽媽施佳雯早已熱淚盈眶。

孩子誕生 迎病危噩耗

彥廷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很是乖巧,超過預產期,卻遲遲未有動靜,施佳雯選擇剖腹產,產程中孩子吸入大量胎便。不僅出生不順利,症狀一個接著一個出現,五個月大時抱起來仍是軟軟的,還有吞嚥與吸吮困難,六個月大時脖子歪斜。

醫師說是罕見疾病威廉斯氏症,再加上出生時腦部缺氧,註定發展遲緩。醫師輕輕的告訴她,「換個角度想,這是罕病中最輕微的,就先去復健科報到吧!」

在復健科裡,施佳雯碰見另一個媽媽帶著兩個陸續失聰的孩子來復健,一樣在苦難中的她卻安慰施佳雯,「我的孩子會愈來愈糟,你的孩子最壞就這樣了,會有希望的。」一番話讓她忍不住崩潰大哭。

二指鋼琴師
彥廷五個月大時抱起來仍是軟軟的,還有吞嚥與吸吮困難,六個月大時脖子歪斜, 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威廉斯氏症,再加上出生時腦部缺氧,身心發展遲緩。圖/施佳雯提供

用唱歌學會叫「媽媽」

早期療育復健了半天,彥廷仍被治療師判定沒有說話欲望,不會叫爸爸媽媽。施佳雯是鋼琴老師,有次陪著彥廷上音樂治療課,意外發現彥廷對音樂有反應,「我想他不是沒有說話欲望,而是沒有找對頻道,我試著把生活指令編進歌曲,不斷用音樂和他對話。這方法被老師反對,認為無法要求外人用唱的溝通,但我堅持。」

二指鋼琴師
上帝看似關上一道門,默默開了一扇窗,彥廷(右)雖然身心發展遲緩,但從小對聲音敏感,常趴在電子琴上,邊按琴鍵邊聽,漸漸可以跟著媽媽(左)彈奏音樂。圖/施佳雯提供

對著彥廷不斷的唱著,施佳雯的獨角戲就這樣唱了一、二年,直到有次她唱道:「如果很高興你就叫媽媽,他竟然回答:『媽媽』。從彥廷口中吐出『媽媽』兩個字,有如天籟!」彥廷比同年齡孩子發展晚,四歲開始發音,五歲才會簡單疊字.但施佳雯從未放棄孩子。

施佳雯教學生彈琴,彥廷就坐在旁邊聽「奇妙的事發生了,漸漸地發現他在重複我剛才彈的音,一年彈一個音,兩年彈出旋律,幾年過去,他竟可以在我眼前重複彈奏剛剛彈的曲子。」

音符像玩具無限重組

彥廷對聲音敏感,常趴在電子琴上,邊按琴鍵邊聽,玩多久都不膩。他是這樣玩音樂的,大小聲、快慢,為樂曲配上和弦,錄起來再反覆聆聽。音符就像是彥廷的樂高玩具,一次次拆解重組、無限循環,可以一直玩下去,看過許多天資聰穎的孩子練琴得三催四請、討價還價,施佳雯卻在彥廷身上看到對音樂久違的初心與熱情

彥廷六歲時,施佳雯在朋友邀請下,欣賞罕病中區天籟合唱團表演,深受感動,於是幫彥廷報名合唱班。指導老師許恩綾觀察,彥廷剛來時,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大聲唱歌,不在意旁人,後來開始注意合唱要配合別人,一起唱歌時學會放低音量,融入團體;而施佳雯也幫忙寫歌,把母親想對孩子說的話寫入歌詞中,讓家長透過音樂抒發心情。

二指鋼琴師
彥廷(右二)參加罕病中區天籟合唱團,學習唱歌時放低音量,融入團體,母親施佳雯(右三)也幫忙寫歌,讓家長透過音樂抒發心情。圖/施佳雯提供

貼心兒搞笑療癒父母

彥廷十五歲了,常用最直接的擁抱和笑容表達善意,讓有同齡孩子的朋友很羨慕,陳爸說朋友的孩子正值最難搞的叛逆期,在家擺臭臉,和爸媽一天說不到三句話。

但彥廷沒有中二病,貼心善良、純真的笑容極療癒,看見父母疲憊,彥廷鑽進被窩露出動感屁股,搞笑逗他們開心,有時施展小心機,彈媽媽喜歡的曲子,對忙了一整天的爸爸喊一句,「爸爸來唱歌」,就可以輕易融化陳爸的心。

二指鋼琴師
陳彥廷(右)經過多年訓練,已可用較靈活的兩指彈琴,旁邊為爸爸陳威霖(左)在一旁陪伴兒子練琴、唱唱歌 。

伴兒長大父母考研究所

罕病沒有讓這個家庭停下來,陷入愁雲慘霧中,施佳雯2017年報考輔大音樂學系研究所音樂治療組,帶著多年用音樂陪伴彥廷成長的經驗應考,如願考上,「這是兒子送給我的禮物」,她要把心得加理論驗證,再去幫助其他孩子。

至於陳爸,在太太鼓勵下,學理工出身的陳威霖順利考上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他搞笑說:做業務幾十年,被喊一聲陳老師,混身不自在,希望找出一套科學化方法,照顧彥廷,也能造福病友。

在朋友煩憂孩子的考試成績、升學出路時,彥廷家也沒閒著,充滿琴聲和歌聲的家裡,最近又多了鼓聲。彥廷學打爵士鼓,練肌力順道培養節奏感,未來希望彥廷用二指神功成為鋼琴家嗎?陳爸道出一個平凡父親的願望,「我希望他可以學會自己洗澡、買東西、走路看到紅燈會停下來,如果可以這樣,我就很感恩了。」

上帝看似關上一道門,其實默默開了一扇窗,這樣平淡溫馨的幸福,伴隨鋼琴聲在家中滿溢。

罕病小檔案

威廉斯氏症是人體第七對染色體有微小缺損,多數是偶發,極少有家族史,新生兒發生率約為兩萬分之一,孩童時有肌肉張力低、對聲音敏感等問題;步入青春期後,病患注意力較弱,過動及過度焦慮;部分患者有主動脈辦狹窄的先天性心臟病,需定期追蹤,積極早療對患者有益。

愛與勇氣的周末課

疾病或許帶來了身體的限制、心靈的封閉,或是人際的藩籬,透過音樂,這些罕病的孩子,在天籟合唱團中,努力地仰著頭唱出旋律,藉由歌詞和旋律幫助他們找到生命的出口,唱出內心的喜怒哀樂,至少這個時刻,不再受困疾病。

「罕見北區天籟合唱團」在2004年成立,罕見天籟中區與南區合唱團也在2008年接連成立。在合唱團中,有不同年齡層、不同罕病的團員們,他們因為不同的罕見疾病,各有不同的身體限制,練唱難度高於一般合唱團,如今合唱團常到全國巡迴演出,足跡遍及北中南。

罕見中區天籟合唱團指導老師許恩綾說,團員們隨著歌聲,突破身體限制,心靈封閉,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他們互相分享生活點滴,看見別人的痛苦,在面對疾病,重新擁有不同的體認,用更積極態度面對人生。

合唱團不只是一個團體,更是病友們的另一個家,每周開班授課一次,卻是病友們每周最期待的一天,傳達他們愛音樂的熱情與生命韌性。

二指鋼琴師
罕病基金會20周年音樂會上,北中南區的天籟合唱團在舞台上用生命唱歌,傳達他們愛音樂的熱情與生命韌性。圖/罕病基金會提供。

靠音樂忘罕病痛楚

許恩綾說,一般人很難想像,罕病的孩子有時候僅是為了正確的拿好直笛,就要花費數個月的時間。這些孩子不放棄的故事,她會分享給其他學生,正常人更不應該遇到困難就輕易放棄。

在天籟合唱團裡,奇蹟總是不斷展現。她說,「說來神奇,有些團員原本唱歌沒有音高、旋律,突然在前兩年,唱歌有音高,知道哪裡唱得不對勁。」

罹患自閉症與馬凡氏症的建峰外型亮眼,在人群中總會最先吸引他人注意。過去,他是合唱團的旁觀者,總是不太說話,冷眼旁觀,音符漸漸融化他,他不自覺地跟唱,孤傲的身影慢慢融入團體,如今還是中區合唱團元老級團員呢!

二指鋼琴師
罕見中區天籟合唱團團員,每周末齊聚練唱,在音樂的世界裡,突破身體限制,心靈封閉,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

天籟之聲熱愛生命

看見團員們不畏風雨,每周搭車來上課;團員們為了唱好一段歌詞,不斷重複練習,許恩綾說,只要有表演機會,就算是只唱一句,她也一定讓每位團員上台唱歌,因為上台演唱對團員們來說是多麼大的鼓舞。

台上的人唱的忘情,台下的家長總是笑中帶淚,許恩綾明白,團員們的進步對家長來說,是多大的精神激勵。這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合唱團,許恩綾自信地說,接下來他們的歌聲會融入戲劇,變成一齣音樂劇,繼續傳遞更多動人樂章,就算生命辛苦,但內心不苦。

生命戰友的罕爸合唱團

病友在音樂中找到自我,家屬也從中喘息,罕病基金會二十周年音樂會上,一群家有罕病兒爸爸所組成的「罕爸合唱團」,載歌載舞表演,他們每月短短聚會幾個小時,一起唱歌跳舞紓壓,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團員們懂得彼此的心情,有時抱著哭得稀里嘩啦,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罕爸合唱團裡,六個家中有罕病兒的父親,為了找到情緒的出口,他們籌組「睏熊霸樂團」,故事被拍成紀錄片,以「一首搖滾上月球」勇奪第5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二指鋼琴師
罕爸合唱團是由一群罕病兒的爸爸組成,平日肩負照顧責任,但透過唱歌跳舞紓壓,找到情緒的出口。

罕病基金會董事長林炫沛分享,自己參加家庭分享會,「六個罕病家庭就有兩位罕病兒的父親缺席,父母離異,往往與罕病兒難照顧,不知未來該怎麼辦?」幸好罕病基金會意識到家屬困境,成立社團,讓他們喘息,也相互取暖。

罕見疾病或許一輩子不會好,但人必須往前走,林炫沛說,罕病基金會帶著許多病友一起成長,它們充滿溫暖又具專業知識,提供更貼近病人的服務,讓罕病家庭的需求受到重視與理解。

肌萎症病兒

眨眼畫出心中世界

周末時分,北部的罕病病友不到下午一點半,已經坐在教室,準備上繪畫課,教室一角,坐著輪椅,插著鼻胃管的力寧,罹患嚴重型肌肉萎縮症,四肢肌肉無力,僅能微微點頭、眨眨眼,跟家人表達想選的顏色,再由父母輪流當起她的左右手,將她腦中想法畫出來。

力寧爸爸鄭鎧鐙說,女兒無法說話,但畫畫讓他了解女兒在想什麼,原來她很喜歡畫兔子。媽媽陳碧玉也說,過往只想顧好女兒的三餐和健康,卻忽略了她的心情,「當力寧完成第一幅畫時,我很感動這是她第一次用意志完成一件事」,短暫的繪畫課時光,女兒找到成就感,夫妻倆也暫時逃離疾病的陰霾。

「我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短,但可以使它更寬廣!」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有感於愛兒秉憲生前喜歡繪畫,在創作中找到快樂與自信,更加肯定自我,於是她協助病友,打開生命的另一扇窗,在美術及音樂的薰陶下,豐富病友與家屬的人生。

2004年「心靈繪畫班」成立,運用藝術創作,讓許多病友重獲新生,培養技能,班上學員大人、小孩都有,每周盡情地揮灑創作,讓他們忘記疾病的痛苦,創作後與其他病友分享背後想法,甚至舉辦成果展,以畫會友的相聚,是學員們最期待且難忘的美好時光。

二指鋼琴師
心靈繪畫班的成立,讓每個年紀的罕病病友都可以盡情地揮灑創作,在創作中忘記疾病痛苦。

專注的幸福

坐在教室第一排的「馬凡氏症」男孩睿瑜,高高壯壯,近視兩千度,就算戴著眼鏡,見到的世界仍很朦朧,但他很珍惜每次繪畫課。爸爸藍成忠回憶,睿瑜媽媽在生下妹妹後的第六天猝逝,事後證實太太是馬凡氏症,除了高度近視、漏斗胸外,更嚴重的問題在心臟,不能做太激烈的運動,情緒起伏不宜過大,否則主動脈破裂,隨時可能致命。

兩個孩子已經沒了媽媽,身兼父母角色的藍成忠,沒有消沉的權利,「過往不知道太太罹病,現在知道兒子罹患罕病,我必須努力照顧他。」睿瑜無法激烈運動,有時不知危險,藍成忠常到學校和老師溝通孩子狀況。

藍成忠說,帶孩子來繪畫班,「我非常放心,這裡有老師、其他家長和志工,大家能理解罕病的特殊性。」他不方便帶女兒進女廁,其他家長會幫忙,從孩子小時候教他換尿布、餵奶、綁頭髮,不用因為別人不了解,需要費心解釋,繪畫班就像溫暖的家。

每周末他開車載孩子從桃園來台北上課,六年來從不嫌累,問他是什麼動力讓他堅持來這裡?「因為我喜歡看兒子很專注地畫畫,感覺很幸福!」

二指鋼琴師
藍睿瑜開心地拿著自己的作品,很享受畫畫帶來的成就感。

繪畫重拾彩色人生

繪畫班老師王蓮曄在這裡陪伴病友十五年,看見他們對藝術從陌生,到報考藝術科系,找到未來就業方向,她堅定地說:「繪畫班的意義是帶給病友希望,當他們喜歡來上課,對自己有期待、對生命有目標,生活將不再黑暗,而是如同他們的畫作,多彩多姿。」

為了豐富病友生活,罕病基金會從2003年開辦才藝課程,希望病友從中找回自信,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除了合唱團、繪畫班,針對年紀幼小的孩子,也設立「罕見音樂才藝班」,讓他們透過唱跳和音樂,抒發情緒。

而有些病友喜歡寫作,可以來寫作班、英文翻譯班,透過文字抒寫,表達自身心情,不管是散文集或詩歌創作,字裡行間充滿正能量,讓人看見他們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展現生命力。

製作人:
文字採訪:
攝影:
影音:
美術設計:
網頁製作:
監製:
特別感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