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0738
疾病類別:07
疾病名稱: 腦白質消失症  ( Vanishing White Matter Diseas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341.8
ICD-10-CM診斷代碼:G37.8

疾病簡介
白質消失症為一進行性疾患,主要影響腦部及脊髓,其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白質退化,白質的組成為包覆神經纖維的髓鞘,其功能為絕緣並保護神經。
白質消失症可依發生的年齡分為(1)胎兒型(prenatal/congenital form); (2)嬰兒型(infantile form); (3)幼兒型(childhood onset); (4)少年型 (late childhood/juvenile onset); (5)成年型。最常見的白質消失症為兒童期發病,多數個案在出生時沒有症狀,直到幼兒早期,開始出現運動方面症狀,包括輕微運動發展遲緩,肌肉痙攣及運動失調,輕微智能低下等。最嚴重型會在出生時就出現症狀,次嚴重的嬰兒型患者約存活至兩歲,輕微的類型會在青少年或成年才發病,第一個出現的症狀可能是行為問題或精神問題。 有些女性患有輕微型的病人會存活至青少年時期並出現卵巢功能異常,此稱為卵巢白質失養症 (ovarioleukodystrophy)。典型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為白質失養腦病變,甚至可見於症狀出現前。但是白質消失症的疾病病程並不平均,尤其在壓力下會加速白質消失,例如感染、輕微頭部外傷、極度恐懼等,會誘發第一次症狀產生或加重既有的症狀,致使患者嗜睡或昏迷。

疾病發生率
白質消失症的發生率未知。全世界約有250名個案被報告過。在不明原因的幼兒型白質病變患者中,白質消失症據信是遺傳性白質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中國於2015年發表36位臨床診斷白質消失症的孩子,其中34位 (94%) 經基因定序確認具EIF2B1-5突變。其中EIF2B3突變比例相較於西方人有明顯高出許多 (32% vs. 4%),EIF2B3基因之c.1037T>C (p.Ile346Thr) 確認是華人族群中的起始者突變 (founder mutation)。平均追蹤4.4年,在追蹤期間有10位病患死亡,存活時間的中位數為8.83 ± 1.51 年。

致病機轉
EIF2B1, EIF2B2, EIF2B3, EIF2B4, EIF2B5基因突變會導致白質消失症,EIF2B5是其中最常見的突變 (約佔65%)。上述五個基因給予指令組成eIF2B蛋白的五個部分。eIF2B蛋白透過eIF2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與其他蛋白的交互作用協助調控所有蛋白質的合成。eIF2蛋白因為參與蛋白質合成的開啟而被稱為起始因子。正確的蛋白質合成調控使蛋白質維持正確的量對於細胞面對變化來說非常重要。

當上述突變產生時會造成eIF2B喪失部分功能,導致身體細胞更難調控蛋白質的合成並面對改變或壓力。研究者認為白質中的細胞特別容易受到面對壓力的不正常反應影響,進一步造成白質消失的症狀。

遺傳模式
白質消失症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其一對 (兩條) 基因需同時帶有突變才會發病。通常患者的父母乃各帶一個突變基因的無症狀帶原者。
診斷包含典型的臨床症狀、異常的腦部核磁共振、以及基因突變。

臨床症狀
. 產前/嬰兒型患者會有嚴重腦病變、羊水過少、子宮內生長遲滯、小頭、攣縮、白內障、胰臟炎、肝脾腫大、腎臟發育不全等症狀。
. 晚發型在最初的運動及智力發展為正常或輕微遲緩,然後出現神經功能退化,通常在輕微感染或輕微頭部外傷後出現,可能導致嗜睡或昏迷。
. 臨床檢查表現可能合併有軀幹及四肢運動失調、肌肉張力過高及肌腱反射增強。通常周邊神經系統不會受影響。
. 可能出現視神經萎縮。
. 可能出現癲癇但非主要症狀,除非在急性發病時。
. 智力可能受影響但程度不如運動功能的影響。智力的變化和行為改變可以是成人發病型的初始表現。
. 卵巢發育不良可表現為原發性或次發性無月經。


檢驗與診斷
1.核磁共振影像檢查
. 大腦白質出現對稱性、瀰漫性異常。
. 異常的白質訊號強度大概和T1-weighted、T2-weighted、FLAIR影像中腦脊髓液的訊號相當。
. 核磁共振異常會出現在所有患者,無論是哪一個時間發病的類型。白質消失的量隨時間增加並被腦脊髓液取代。另外會有輕微到嚴重的小腦萎縮。
2.常規檢查
包含腦脊髓液分析等皆為正常。
3.分子遺傳檢驗
建議可進行EIF2B5, EIF2B2, EIF2B4, EIF2B3, EIF2B1的基因序列分析 (sequence analysis);若沒有找到致病變異,可進一步做基因缺失/ 重複分析 (deletion/duplication analysis)。

治療與照護
透過物理治療及復健改善運動功能,尤其是肌張力過高及共濟失調的狀況。足踝矯形器則可協助改善踝關節背屈張力低下及無力的情形。如果有癲癇或行為情緒異常時可使用抗癲癇藥治療。

預後
白質消失症無特定治療方法,其預後與發病年齡有關,越早發病的類型症狀越嚴重、預後越差。

參考資料
1. Genetics Home Reference: 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leukoencephalopathy-with-vanishing-white-matter
2. GeneReview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258/
3. Zhang H, Dai L, Chen N, Zang L, Leng X, Du L, et al. Fifteen novel EIF2B1-5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 and a long term follow-up. PLoS One 2015;10(3):e0118001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8001

編譯:徐瑞聲 醫師
審閱:簡穎秀醫師、李妮鍾醫師106/08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