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1627
疾病類別:16
疾病名稱: 懷特-薩頓症候群  ( White-Sutton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299.80
ICD-10-CM診斷代碼:Q99.8、F84.8、F78

疾病簡介
此症為一神經發展異常疾病,包含智能障礙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小頭症、和神經行為的特徵,如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一個神經發展異常患者身上通常會帶有數個異常的表徵,因此要將神經發展異常疾病分類其實相當困難。

隨著科技的進步,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找出造成神經發展異常的原因。懷特和薩頓等醫師們將幾個無血緣關係,但帶有類似症狀和表徵的患者進行全外顯子定序,發現病患們都在POGZ基因上帶有突變。他們將有在這基因發生突變的神經發展異常的疾病,命名為懷特-薩頓症候群。

懷特-薩頓症候群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神經發育疾病,患孩從嬰兒期就會出現心智動作發展遲緩(delayed psychomotor development),患者皆有程度不一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delay, DD)及智能障礙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D)現象。一般而言,語言及口說的遲緩問題會比動作發展(motor development)嚴重。患者也具有特殊的面部特徵,如小頭畸形(microcephaly)、扁平頭(brachycephaly)、眼距過寬(hypertelorism)、臉中央發育不全(mid-face hypoplasia)和小嘴與薄上唇等,但每位患者的表現都不一。其他的症狀可能包括肌張力低下(hypotonia)、聽力受損、視覺缺陷、關節鬆弛(joint laxity)、腸胃道問題和行為異常,且有部分的WHSUS病患有自閉症或有自閉的傾向。

病因學
目前找到與此疾病相關的基因為POGZ基因,位於第一對染色體上基因體 1q21.3的位置,此基因最後會轉譯成POGZ蛋白,雖然目前對POGZ蛋白的詳細機制尚不明確,但研究推測POGZ蛋白會在細胞分裂時與染色體結合,幫助染色體分開。因此當POGZ基因產生缺陷時,會導致細胞分裂異常,造成生長發育不良、發展異常、小頭症、等等的症狀。大部分的患者也會有智能和神經發展方面的異常。

發生率
目前已被報導的案例約為35位左右。

臨床表徵
發病年齡約在嬰兒或幼年期。部分患者有輕度至重度的智能障礙,也會有全身性發展遲緩以及肌張力低下的狀況,且語言發展遲緩通常比運動發展來的嚴重,其餘還有腦部萎縮(Cerebral atrophy)和胼胝體偏薄(Thin corpus callosum)的狀況。

外表特徵
頭和脖子  扁平頭(brachycephaly)與小頭畸形(Microcephaly)、眼距過寬(Hypertelorism)、短脖子、雙邊聽神經損傷、外耳畸形、視力異常 (近視和遠視,但主要為遠視)、斜視、散光、視神經萎縮、虹膜缺損、視網膜電圖和視覺誘發電位異常
 鼻子 鼻梁扁平、寬鼻頭、短人中、中臉發育不全(midface hypoplasia)
 嘴巴  嘴巴開開、嘴角低落、高拱顎、尖下巴、下巴戽斗、以及偏小且雙側嘴角下垂與上唇薄的嘴型
 心臟  先天性心臟缺損
 腹部  餵食困難、便秘、胃食道逆流
 四肢  短指、關節鬆弛、和肌肉無力


個體間的臨床表現差異大。有些病患小時候餵食困難,但長大後身材會過度肥胖,也會有胃酸逆流與便祕的情況。其他還有低血糖導致的癲癇、過動、睡不好、行為與精神方面異常,有時會有自殘的行為。雖然大部分病人有自閉症的傾向;有些患者則相反,喜歡社交且態度友善。

遺傳模式
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造成White-Sutton Syndrome的基因是位於第一對染色體上長臂1q21.3位置上的PODZ基因上,大部分都是新生突變造成。若父母雙方有一人為患者,每一胎不論性別皆有50%的機率會遺傳此症。

診斷
此症尚未有許多文獻報告,診斷主要還是依據臨床症狀判斷並經過基因突變點位的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罹患此症。

治療方式
對於此症目前並無有效之治療,通常是依據患者出現的臨床症狀來做症狀治療。發展遲緩的狀況可尋求早期療育協助。

相關文獻資料
1. Tan, et al.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6) 61:357
2. White, et al. Genome Medicine (2016) 8:3
3. Stessman,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6) 98:541
4. Bosses, et al. Nature Cell Biology (2010) 12(7):719
5. OMIM : http://omim.org/entry/616364

編譯:林宜霖、許凱涵
彙整:黃淑媛
審閱:李妮鍾醫師106/4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