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0912
疾病類別:09
疾病名稱: 肢帶型肌失養症  (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359.1
ICD-10-CM診斷代碼:G71.031、G71.032、G71.033、G71.0340、G71.0341、G71.0342、G71.0349、G71.035、G71.038、G71.039

病因學:
  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 LGMD)是一群退化性肌肉疾病的統稱,發病可以在兒童期或成人期,在診斷上必須先排除更常見的性聯遺傳型肌萎縮蛋白病(X-linked dystrophinopathies)。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的病患通常會有四肢骨骼肌無力或消瘦的情形,接近近端肌肉會比遠端肌肉嚴重,在肌肉切片上則顯示肌肉退化/新生混雜的現象。大部分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的患者延髓肌肉(bulbar muscles)都常是不受影響的,但依照疾病亞型仍有可能例外發生。

發生率:
  因為肢帶型肌肉失養症包含許多不同型,只有少數型有發生率的報告。目前推估所有型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盛行率在1/14,500~1/123,000之間。而肌聚糖病(sarcoglycanopathies)的盛行率估計在1/178,000。根據這個估計,帶原者的頻率估計為1:211至1:150之間(Fanin et al 1997; Hackman et al [2005])。

臨床表徵:
  此症的臨床表現可以依遺傳模式分為以下幾種

  表1.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肢帶型肌肉失養症:臨床表現(請點選)

  肌聚糖病(Sarcoglycanopathies),包含 (肢帶型肌肉失養症2C,D, E, F型) 。病程從兒童發病的嚴重型到成人發病輕型都可能。小腿肥大很常見。

  表2. 體染色體顯性遺傳肢帶型肌肉失養症:臨床表現(請點選)

遺傳模式:
  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第一型(LGMD1) (包含,例如,LGMD1A,LGMD1B)的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而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第二型(LGMD2)的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

診斷:
  肢帶型肌肉失養症典型的在肌肉活體組織檢查中顯示退化/新生夾雜及不同程度的纖維化,這常跟升高的血清肌酸激酶濃度有關。在被懷疑有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的男性和女性中,首先必須排除性聯遺傳型的肌肉失養症。生化測驗(例如,免疫染色和免疫轉漬的蛋白質檢測)可以幫助診斷的分型,例如是屬於肌聚糖病,遠端肌無力,修肌蛋白缺乏症,或O-連結的糖基化缺失(也被認為是肌營養不良蛋白聚糖症)等。在一些案例中,完全或部分的特定蛋白之缺失可以經由基因檢測確認。目前診斷還是以基因檢測為主。目前國外有多家實驗室提供肢帶型肌肉失養症多基因組檢測服務。

  表3.體染色體隱性(請點選)

  表4.體染色體顯性(請點選)

治療:
  目前沒有特殊的治療方式。處理應該盡可能的依每個病人和每個特殊的亞型量身訂做。治療的目標為延長壽命及增進生活品質。方法包含體重控制避免肥胖,物理治療和伸展運動來促進機動性以及避免攣縮,運用輔助藥物來幫助步行和移動,外科介入骨科的併發症,使用呼吸輔助器,監控有心臟病變,以及社交及情緒幫助和鼓勵。

需要避免的藥物/狀況:
  體重控制避免肥胖。

參考資料:
1.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Overview in GeneReviews™ [Internet].
2. Pagon RA, Bird TD, Dolan CR, et al., editors.

編譯:王浩君
審稿:楊智超醫師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以上資料轉載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