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9-CM診斷代碼:757.1
ICD-10-CM診斷代碼:Q80.3
疾病簡介:
Netherton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主要會影響患者的皮膚、頭髮和免疫系統,新生兒的臨床特徵會出現魚鱗癬狀紅皮症(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還有一些患孩出生時會有一層膠膜覆蓋住皮膚(collodion membrane),這種現象會在數周後剝落。此症的患嬰會皮膚缺乏正常的保護功能,讓他們容易發生脫水或是感染,甚至會危及生命。患者也有可能生長遲滯的現象,隨著年紀的增長,患者的健康狀況通常會有所改善,不過通常還是會有體重不足跟身材矮小的狀況。
在嬰兒期過後,此症患者的嚴重程度會有所變化。在一開始的前幾年,皮膚可能會持續紅皮並且有鱗屑剝落,若這些皮屑累積在耳道內,可能會影響聽力。有些患者可發出一種獨特的稱為迴旋性線狀魚鱗癬(ichthyosis linearis circumflexa; ILC)的特殊皮膚異常,表現為多環狀;匐行移動性的雙邊鱗屑。搔癢也是常發生的症狀,經常性的捎抓會導致頻繁感染。且由於患者皮膚的屏障功能障礙,使用某些皮膚藥物或敷料會造成吸收過度,導致局部的藥物濃度過高;也因皮膚的保護能力受損,而造成無法順利的調節體溫。
此症患者的毛髮非常脆弱、容易斷裂且粗細不一,多數患者具有一種特殊的髮幹異常,其中遠端毛髮段嵌入近端毛髮段,在顯微鏡檢查下呈現出類似球窩關節的變形,這種現象被稱為竹節樣頭髮(bamboo hair)或套疊性脆髮症(trichorrhexis invaginata; TI)。臨床應該檢查來自多部位的毛髮,因為只有20%到50%的毛髮可能受到影響。除了頭髮之外,也可能影響眉毛或睫毛。但由於一般嬰孩的毛髮本身就較稀疏,因此有時候並不會注意到這個症狀。
大部分的患者會有跟免疫系統相關的問題,會帶有較高免疫球蛋白E的異位性體質(atopic diathesis with elevated IgE),因此容易發生食物過敏、花粉過敏、哮喘或濕疹等。
病因學:
造成Netherton症候群的原因是位於染色體5q32位置上的SPINK5基因產生突變,造成轉錄出來的蛋白酶抑制劑(LEKTI)失去原有的功能。LEKTI是一種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具有抗胰蛋白酵素(antitrypsin)的作用。它表現於表皮及黏膜表面、扁桃腺與胸腺。絲胺酸蛋白酶參與正常的皮膚脫屑過程,通過幫助分解角質層細胞之間的連接來促進皮膚細胞的脫落。LEKT1還參與正常的毛髮生長、胸腺中淋巴細胞的發育以及控制觸發免疫系統功能的酶類活性。SPINK5基因的突變導致LEKT1蛋白無法有效控制絲胺酸蛋白酶的活性。由於LEKT1功能缺失,絲胺酸蛋白酶異常活躍,分解了過多的角質層蛋白質。結果,皮膚脫屑過度,角質層過於薄弱且易於分解,導致皮膚異常。同時,LEKT1功能的喪失還會導致毛髮生長異常和免疫功能失調,進而引發過敏、哮喘和濕疹等問題。
遺傳模式:
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表示當父母親為各帶一個突變的基因,為沒有臨床症狀的帶因者,但其下一代每一胎不分性別將有25%的機率罹患此症。
發生率:
此症發生率估計為1/200,000左右。
臨床症狀:
Netherton症候群的幼兒一般表現全身性發紅脫屑的紅皮症,在臨床上可能會難以跟其他類型的幼兒型紅皮症區別。此症的特徵是皮膚慢性發炎、髮幹異常、表皮增生但表皮功能缺失、生長遲滯及異位性體質。嬰兒期出現可能致病的症狀包括溫度和電解質的失衡、反覆性感染及敗血症。
診斷:
此症的診斷通常會被延遲,因為該疾病特有的套疊性脆髮症或旋繞性線狀魚鱗病特徵通常在一歲後才會變得明顯。由於快速外顯子組測序和突變分析的可用性逐漸增加,對SPINK5基因變異的遺傳測試已成為懷疑患有Netherton症候群患者的首選檢測方法。
治療:
患有紅皮症的新生兒需要住院治療和監測,因為他們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生長障礙、代謝異常和敗血症的風險。對於兒童和成人的治療主要依據每位患者發生的症狀進行治療。建議定期使用潤膚劑、保濕霜跟乳液進行皮膚的保養;患者對藥物的較易吸收,局部的治療也可能會較一般人容易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其他外用藥應謹慎使用。較具刺激性的去角質劑,如尿素或乳酸衍生物,可以給年齡較大的孩童使用。
基本的治療包括,包括口服抗組織胺劑或抗生素,可以幫助控制搔癢、溼疹;類固醇則可以減輕發炎症狀或濕疹,但須考量到類固醇的副作用;而在某些患者中,使用口服類維生素A化合物可能改善,但有一些患者則無明顯改善,因此,口服類維生素A化合物在治療Netherton症候群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確。
預後:
患有Netherton症候群的紅皮症新生兒面臨非常高的潛在致命性併發症風險,如因皮膚發炎導致嚴重的水份流失而引發的高鈉血症性脫水、支氣管肺炎、敗血症和體溫過低。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逐漸轉變為較輕表型的NS患者預後較為改善。
參考文獻:
1. Chao SC, Richard G, Lee JY. Netherton syndrome: report of two Taiwanese siblings with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and mutation of SPINK5. Br J Dermatol. 2005 Jan;152(1):159-65.
2. OMIM: https://omim.org/entry/256500
3. Sun JD, Linden KG. Netherton syndrom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 J Dermatol. 2006 Jun;45(6):693-7. Review.
5.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Ninth Edition
2024年烏惟新醫師 審閱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