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1507
疾病類別:15
疾病名稱: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逢希伯-林道症候群  (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
ICD-9-CM診斷代碼:759.6
ICD-10-CM診斷代碼:Q85.8

病因學:
  在1904年首先由德國眼科Eugen von Hippel醫師,發現了眼睛當中變異的血管瘤,而1926年瑞典病理學家Arvid Lindau描述了腦部和脊椎的血管瘤。這些文獻闡述同種疾病的不同變異。此症發病時間並無特定年齡,臨床表現多樣,除造成血管異常增生外,亦伴隨全身多個器官產生腫瘤,腫瘤多半在青年期會出現,這些腫瘤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惡性。
  此症為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3p25.3位置上的VHL基因發生變異。VHL基因為腫瘤抑制基因,若此基因突變失去功能,將無法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生而形成腫瘤。

發生率:
  目前國內發生率不明,研究指出國外的發生率約1/36,000,至65歲時的外顯率 (penetrance) 超過90%。任何年齡均有可能罹患此症,而臨床多是在成年之後確認診斷。
各種族皆會發生,無明顯差別,男、女性患病率相同,通常腫瘤會同時發生,但统計數據指出腫瘤在不同人種會有差異產生,例:法國人易患神經系统腫瘤,德國人易患嗜鉻細胞瘤,日本人則易患腎腫瘤。

遺傳模式:
  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研究指出20%的患者為家族中首起突變。由於無單一症狀或特定年齡,且親屬間患病程度差異度極大,若家族中有患病者,建議其餘成員可透過基因篩檢作為鑑別診斷。下一胎無分男女,均有二分之ㄧ機率會罹患此症,患者可諮詢醫師,產前基因檢測,胎兒是否帶有致病基因。

臨床症狀:
  此症常由視網膜發現病灶,嚴重程度有可能會失明;因血管瘤不斷增生,各系統皆有機會侵犯,如神經、腦部、視網膜、腎上腺、腎臟、胰臟等處,無法根治及預測其範圍。病程間隔時間不一,可同時或先後出現,甚至長達幾年或數十年,常造成患者求助於各科之間仍無法確診。因器官及各系統的特殊性,VHL侵犯的情形會呈現不同病程及變化,並造成不同的症狀及影響:

1. 腎腫瘤及腎細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1) VHL會合併器官病變的問題,包括胰腺囊腫、腎囊腫或腎細胞癌,患者主要死因為惡性腎臟細胞腫瘤(RCC)(約佔35~75%),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人。
(2) 據國外文獻指出,約40%患者因腎臟癌而過世。男性更易患腎癌,腫瘤發展速度更快,且易出現術後併發症。

2. 視網膜血管母細胞瘤(Retinal Hemangioblastomas)
(1) 約70%患者會出現視網膜血管瘤,平均確診年齡為25歲,初始無症狀,慢慢出現斑點及神經腫脹、麻木和青光眼,腫瘤擴大之後,逐漸蔓延至中央;雖非惡性腫瘤,卻將造成不可逆之視力損害。 
(2) 可由眼底鏡檢查(ophthalmoscopy)發現。早期可以雷射(laser)或低溫療法(cryotherapy)處理,以避免視覺喪失。 

3. 中樞神經血管母細胞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Hemangioblastomas)
VHL的次要死因,此症在20歲之後會影響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約70%出現腫瘤;位於後腦,但在腦幹和脊髓亦會發現。會有頭痛、平衡感喪失症狀,而其中腦部佔80%,脊髓則佔20%。雖然多未形成惡性腫瘤,但如在區域之內漸形擴大,未切除腫瘤,將會導致死亡。
 
4. 嗜鉻細胞瘤
罹患嗜鉻細胞瘤機率較一般人高且好發於年輕人;嗜鉻細胞瘤為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或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會持續或間斷地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引起持續性或陣發性高血壓和多重器官功能異常;極少數為惡性腫瘤,但須留意監控的是血壓的變化。 

5. 其他
(1) 一般男性常見有副睪囊腫,但當VHL患者罹患副睪囊腫時,需注意會轉成惡性;對女性而言,乳頭狀囊腺瘤通常為良性腫瘤,但當VHL患者發生時,可能會造成卵巢及子宮的損害。
(2) 約10% 患者中會發現有內淋巴囊腫瘤,易導致嚴重的聽力喪失。

懷孕需注意: 
(1) 對於罹患VHL的懷孕婦女該如何進行監測仍有不同意見。有些研究指出懷孕不會加速或使其停止VHL相關腫瘤生長,但因身體的各種變化有可能會掩蓋其他病情,所以應先了解對身體出現的變化。另外仍有研究認為懷孕可能導致較高的併發症或加速腫瘤生長。
(2) 在懷孕前及過程當中應做全面檢查。分析在懷孕過程中這些腫瘤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况,放射性檢查有可能傷害胎兒,建議在懷孕前完成這類檢查。

診斷:
1. VHL基因分析
2. 眼底鏡檢查(ophthalmoscopic)
3. 心臟超音波、腎臟超音波檢查
4. 電腦斷層 (CT)
5. 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治療:
1. 症狀治療
2. 聽力檢查
3. 外科手術切除腫瘤
4. 腹膜透析
5. 腎臟移植
6. 其他試驗中之治療:如\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等阻止細胞生長的藥物,可能可以抑制腫瘤生長。 
        
        在日常生活方面,建議患者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減少蛋白質的攝取,並限制飲酒量。並避免菸草製品或相關可能致癌的化學物質。

預後:
  目前疾病管理著重於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主要針對發生的症狀採取症狀治療,早期發現腫瘤及追蹤檢查,患者也務必定期回診,包括眼科、泌尿以及聽力檢查等科別追蹤治療,亦需按時檢查身體的內臟器官,並依檢查结果,隨時注意症狀之表現;如,視力下降、嘔吐、頭痛、平衡失调、進行性四肢無力或持續疼痛,都應及時諮詢醫師,可降低疾病轉成惡性之機率。該症會影響外觀,所以需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及鼓勵。



資料來源:
1.http://www.emedicine.com/ped/topic2417.htm
2.http://www.vhl.org/
3.http://www.bhp-gc.tw/index.php?mo=DiseasePaper&action=paper1_show&cate=Set1&csn=80&sn=211

罕病基金會遺傳諮詢員 范育綺 編譯2008.11.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李妮鍾醫師 審稿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2年徐瑞聲/李妮鍾醫師審閱更新

其他有關此項疾病之介紹,請詳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本會「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