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0406
疾病類別:04
疾病名稱: Holt-Oram氏症候群  ( Holt-Oram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759.89
ICD-10-CM診斷代碼:Q87.2

病因學
        Holt-Oram氏症候群最早是由Holt與Oram兩位醫師在1960年代早期發表,其異常的臨床症狀與服用治療早期孕吐的藥物「Thalidomide (沙利竇邁)」所造成的異常相似。因此,被認為造成此症的異常基因作用期間,可能與沙利竇邁致畸胎作用的期間相近。經過後續研究後發現此症是由於轉錄因子TBX5基因的變異,造成調節心臟及上肢發育過程的蛋白質失去作用所致。

  TBX5 基因是位於第十二對染色體長臂 (12q24.21) 上的一種轉錄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其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具有調節心臟及上肢發展的重要角色。若此基因發生致病性變異時,會導致轉錄出來的蛋白質 (T-box 5) 異常,進而造成心臟及上肢的畸形。因此,此症又稱為心手症候群(Heart and hand syndrome)。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與此基因變異有關的環境因子。

發生率
  此症為最常見的心手症候群,其發生率估計為每十萬新生兒中有1個。在全球不同的國家及種族皆有被報導的個案,所影響的男女比例相同。

遺傳模式
  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已知致病基因是位於第十二對染色體12q24.21位置上的TBX5基因。罹病者將其致病性基因變異傳給後代的機率為1/2,而且男性和女性的風險相同。不過,約有85%的個案為偶發性新的致病性變異 (de novo pathologic variants) 所引起,只有15%的個案是家族性遺傳。此外,此症在疾病表現上的嚴重程度是多樣性的 (broad phenotypic spectrum),即有嚴重症狀的雙親,其子代的症狀可能比較不嚴重;反過來也有可能,雙親的症狀不嚴重,卻生下症狀嚴重的子代。

臨床症狀
Holt-Oram氏症候群的主要三個特徵:
1.上肢缺陷:肢體異常的部分,主要是侷限在上肢部分,下肢並不會受到影響。上肢的畸形可以是單側、雙側對稱性、及雙側不對稱性,可能造成三指、拇指缺失、甚至是海豹肢 (phocomelia) 的狀況,其他則有橈骨發育不全、腕骨和魚際骨融合或發育異常、肩部傾斜和關節活動受限等情形。此外,所有上肢缺陷的患者都有腕骨異常的現象,其可能是疾病的唯一證據。
2.先天性心臟畸形:這是此症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徵,約有75%的個案都有這方面的影響。心臟最常見的異常是心房中隔缺損和心室中膈缺損,其他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異常也可能發生。
3.心臟傳導疾病:此症患者都具有此風險,可能在出生時即出現竇性心搏過緩和第一度房室傳導阻滯,其有機會進展至伴有或不伴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診斷
    Holt-Oram氏症候群的診斷基於臨床表現和家族史,而臨床上超過70%的個案,可在TBX5基因上的檢測找到致病性變異,而目前已知會造成此症的TBX5基因變異有70多種。

治療
  先天性心臟畸形可由外科手術矯正或是心導管治療。心律失常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手術、或植入心律調節器。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可使用藥物治療。如果此症患者存在心臟缺陷,建議每1至5年進行一次心臟超音波檢查,而針對成年患者,則需每年進行心電圖檢查。
        肢體異常所造成的衝擊與畸形形式和嚴重程度相關。部份肢體異常可藉由重建手術改善上肢和手部功能,但當肢體完全缺損或是嚴重畸形時,則可考慮使用義肢來幫助患者提高動作技能。另外,早期物理或職能治療的介入,可讓患者更容易適應日常生活中的困難與不便。

預後
  此症的日常生活功能影響取決於上肢異常的種類和嚴重程度,而預期壽命主要是與其心臟缺陷的嚴重程度有關。


參考資料
1.Deborah A McDermott et. al. GeneReviews® [Internet]. Seattle (W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1993. 2004 Jul 20 [updated 2019 May 23].
2.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http://rarediseases.org/rare-diseases/holt-oram-syndrome/)
3.Patricia Gilbert (2000). A-Z of Syndromes and Inherited Disorders. Holt-Oram syndrome (pp.136-137). United Kingdom: Nelson Thornes.
4.OMIM- http://omim.org/entry/142900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2年李振豪醫師審閱更新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