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9-CM診斷代碼:759.7
ICD-10-CM診斷代碼:Q89.7
病因學:
1982年,Stankler等人發表新生兒期死亡的一對手足案例;這兩名個案在出生後出現不明原因的嚴重腹瀉,在外觀描述為低位耳、平鼻樑(flat nasal bridge)以及像羊毛一樣捲曲且易斷的黑髮;死後的病理解剖發現有肝纖維化、血鐵質沉積症(hemochromatosis)及胰臟小島細胞增生(islet cell hyperplasia)等病徵,而推論這兩位手足罹患了一種疑似為體染色體隱性的遺傳疾病,但在當時並未予以確切定名。
1997年,Verloes等人描述了另一對類似上述病徵的手足案例,這兩名個案在產前檢查即發現子宮內生長遲滯、羊水過多及胎盤增生等情形,出生後在外觀上表現出眼距過寬(hypertelorism)、上翹鼻(upturned noses)、低位耳及異常髮質等特徵,並出現即使禁食也無法緩解的嚴重腹瀉,以及肝功能的異常;而後兩人於六個月大左右死亡,經解剖發現多處內臟鐵質沉積。由於患者在臨床上可發現到特殊髮質、肝功能異常及嚴重腹瀉等症狀,Verloes等人便將此症稱為髮-肝-腸症候群(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
遺傳模式:
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若為帶因者,表示各帶一條有缺陷基因的染色體,因另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正常,所以不會發病,但其下一代不分男女,每一胎有25%的機率為患者,50%的機率是跟父母一樣的帶因者,25%的機率正常。
此症目前主要根據臨床案例的相關研究,了解其臨床表徵及遺傳模式。已知的致病基因有2個,分別是位於第六號染色體6p21.33位置的SKIV2L基因跟第五號染色體5q15位置的TTC37基因。其中SKIV2L基因突變約佔3成左右的患者,另外7成患者是因TTC37突變而致病。這些突變會讓基因所轉錄出的蛋白質失去功能,但是詳細的致病機轉還不清楚。
發生率:
發生率極低,目前全球發生率統計約為每百萬個新生兒中有1位患者,僅有約有50例左右的案例報告。
臨床症狀:
此症是一種影響頭髮、肝臟、腸及其他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慢性/嚴重性腹瀉是此症的主要特徵。患者也會有肢體皮膚上的異常;患部上皮在病理組織上可發現到有表皮棘細胞層、角質層、粒狀層的增厚,輕微的基底層發育障礙,而汗腺可能有體積倍增的現象。其常見的臨床表徵包括:
受影響的腺體或器官 |
臨床上的表現 |
消化系統 |
嚴重腹瀉
肝功能異常
肝纖維化
肝臟的鐵質沉著(Hepatic hemosiderosis)
胰臟小島細胞增生 |
外觀 |
前額寬大、寬且肥大的鼻子、眼睛間距寬
有一半的患者有咖啡牛奶斑,有阿拉伯半島的患者在骨盆、腰部和下肢有皮膚色素沉澱。
|
頭髮 |
毛茸茸的頭髮(Woolly hair)
易碎的髮質(Trichorrhexis blastysis) |
生長發育 |
子宮內生長遲滯、出生體重低於正常值
易於嬰幼兒時期死亡 |
免疫 |
免疫缺陷,兒童易於復發性感染 |
智力 |
約有50%的患者有智能障礙的症狀 |
實驗室數據 |
在顯微鏡掃描的圖像上,可發現患者糾結頭髮的凸面 (convex surface)呈現細絲的抽芽狀(buds)
頭髮中的胱胺酸含量偏低,及多種胺基酸數值異常 |
較少見症狀 |
先天性心臟異常、血小板異常 |
診斷:
目前主要的診斷方式,有賴於醫師根據患者的臨床表徵及多重器官的病變作判斷,此外可配合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例如血液檢查呈現肝功能異常升,並可能因長期腹瀉而造成電解質的失調,影像及肝臟切片,呈現肝纖維化及鐵質沉積等病變。
在頭髮的分析上,可發現患者髮中的胺基酸含量異常;但此一檢查結果需再與緬克斯症候群(Menkes disease)及精胺丁二酸酵素缺乏症(Argininosuccinic aciduria)等症作一鑑別診斷。
疑似病例可檢測SKIV2L及TTC37基因是否發生突變,當病因不容易由臨床表徵判斷時,可利用全基因組定序來診斷此類極度罕見的疾病。
治療:
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視患者的症狀,提供支持性的療法。為了增加患者的體重及生長,如果患者可餵食的話,可以合併口服半元素飲食(semi-elemental diet)進行治療。當出現嚴重腹瀉時,需經長期營養注射,以提供身體足夠的養分。嚴重腹瀉可能造成免疫球蛋白流失,可以針對免疫球蛋白低下或是功能異常的患者來補充免疫球蛋白,以避免感染。依據不同年齡來評估患者的認知發展、語言及心理社交功能,並安排個人化的特殊教育。
預後:
預後不佳,患者常因長期腹瀉造成腸絨毛萎縮及營養失調,加上肝臟及腎臟功能的惡化,容易於幼年時期即不治死亡。由於此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若皆為帶因者,其每一胎不分男女會有1/4的機率為患者,而遺傳諮詢的適時介入,將可協助家屬了解疾病病程、遺傳模式及再發率,以減輕面對疾病的壓力及焦慮。
Barabino於2004年曾提出一例存活至17歲的案例報告,該個案於出生15天時即出現嚴重腹瀉,之後予以腸道外的營養注射及支持性的治療,使該個案不致於像她同樣罹病的姐姐一樣於幼年過世,雖然仍有間歇性腹瀉、發展遲緩以及容易感染等問題,但智能受損的情形並不嚴重,若能提供適當的教育,將能改善個案的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1. Fabre A et al. Intractable diarrhea with phenotypic anomalies and 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 Two names for the same disorder. Am J of Med Genet Part A. 2007; 143A (6) 584-588.
2. Verloes A, Lombet J, Lambert Y, 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 further delineation of a distinct syndrome with neonatal hemochromatosis phenotype, intractable diarrhea, and hair anomalies. Am J Med Genet 1997; 68:391-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