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代碼:1617 |
疾病類別:16 |
疾病名稱:
先天性家族性瞼口狹小症 (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 )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沒有
|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沒有 |
|
ICD-9-CM診斷代碼:
ICD-10-CM診斷代碼:Q10.3
病因學:
包括眼瞼裂縫(瞼口)狹小(blepharophimosis)、眼皮下垂(ptosis)及內眥贅皮反轉(epicanthus inversus)等表現在眼皮上的畸形,為此症患者主要的臨床表徵,並以此特徵為此症病名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簡稱BPES)。
在遺傳的變異上,約有半數(50%)的患者為無家族史的偶發案例,主要為第三對染色體長臂23(3q23)位置上的FOXL2(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2)基因突變所導致。此外,相關研究發現,3q23染色體位置上的微小片段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 microdeletion/ submicroscopic deletion),及3q2位置上平衡型轉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 involving band 3q2)的染色體變異,也都與此疾病的發生有關。
1983年Zlotogora等人根據患者的臨床表徵,以有無發生不孕的問題又將此症分為兩型;第一型(BPES type I)為除了主要的外觀異常外,並合併有早發性卵巢衰竭(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而導致不孕問題的女性患者。 第二型(BPES type II)則沒有不孕的問題,而只表現出其他異常的表徵。
發生率:
此症發生的機率不會因種族、性別而有所不同。疾病的整體發生率極低,目前未有全球發生率的統計,僅有零星的案例報告。
臨床表徵:
第一型女性患者的初經來潮通常正常,但因早發性卵巢衰竭,而導致續發性的經量過少或無月經,並將造成不孕的問題;而患者的其他第二性徵發育通常正常。第二型患者則沒有上述表徵。
無論第一型或第二型患者,在出生時通常即表現出複雜的先天眼瞼畸形;由於眼瞼發育不良(缺了眼皮上自然摺疊的薄皮膚)、邊緣呈S-型的上眼瞼及眼瞼外翻,使得眼瞼的裂縫(瞼口)狹小,及內眥贅皮反轉,而可能因為上眼瞼提肌的缺失或萎縮,而導致眼皮下垂。
此外多數患者具有眼距過寬(telecanthus)、寬鼻樑(broad nasal bridge)、低位耳(low-set ears)及短小的人中(short philtrum) 外觀特徵。偶會出現眼球震顫(Nystagmus)及小眼症(microphthalmos)的臨床表徵。而鼻淚管的發育不良,有時會造成患者排出淚水的淚點(lacrimal puncta)狹窄。
Dawson et al(2003)針對204名BPES個案的視力問題予以統計,發現其中有斜視(strabismus)問題者佔了20%,折射異常(significant refractive error)佔了34%,而雙側及單側弱視則各有21%及20%。
若是因染色體缺失或是重組而致病的患者多數會出現智能及發展上的遲緩;而因FOXL基因突變而致病的患者,通常有正常的智力發展。
遺傳模式:
50%的患者為無家族史的偶發案例。若父母親任一方為患者,將以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模式遺傳給下一代,每一胎不分男女會有1/2的機率罹病。
診斷:
在診斷上主要依患者外觀上的臨床表徵,並配合相關的眼科檢查;包括眼瞼縫隙(寬度及高度)的測量、視力及眼球折射檢查,以及斜視與眼球活動度等評估,以進行診斷。
而第一型女性患者需接受生殖系統的理學檢查(如:骨盆腔超音波,以評估子宮及卵巢的發育情形),及相關內分泌數值(如:雌性素、黃體素等)的檢測,以評估其生殖功能。
部分患者可經分子生物技術,以基因檢測及染色體微小片段缺失的檢查,找到突變基因或與疾病相關的染色體變異;
在基因檢測上,約有70%的患者可經基因序列分析(Sequence analysis),檢測出FOXL2的基因突變。
在染色體微小片段缺失的檢測上,約有10%的的患者可以多重連接探針擴增法(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找到微小片段的缺失。
此外,5%的患者可藉衛星區域及核甘酸多形性分析(Microsatellite and SNP analysis),發現特定的基因外重組(Extragenic rearrangements)所致的突變;但這部分的檢測仍為研究階段,僅作為臨床診斷上的參考。
治療:
醫療團隊的照護;包括:遺傳專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各專業的協同合作,透過各項評估檢查及治療計畫,將能使患者因疾病所致的症狀,獲得最佳的改善。
在瞼口狹小、內眥贅皮反轉,及眼皮下垂等外觀及視力問題的處理上,通常建議患者需即早接受眼科的評估,若有礙視力或基於外觀上的考量,可考慮於適當年齡,接受相關的外科整型及成形手術。
出現早發性卵巢衰竭的第一型患者,可接受女性激素的賀爾蒙治療,而患者的治療劑量,將依其年齡、賀爾蒙數值及相關生理評估而定。
患者若出現發展及智能上的遲緩,可接受發展上的評估,以即早接受肢體或智能發展上的早期療育,使患者能獲致與一般同年齡兒童的發展水平,而能順利就學接受教育。
參考資料:
de Ru MH, Gille JJ, Nieuwint AW, Bijlsma JB, van der Blij JF, van Hagen JM.
Interstitial deletion in 3q in a patient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 (BPES) and microcephaly,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and growth delay: clinical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Med Genet A. 2005 Aug 15;137(1):81-7.
Gene Review- http://www.geneclinics.org/servlet/access?db=geneclinics&site=gt&id=8888891&key=yvyThu
ThGZXK5&gry=&fcn=y&fw=suti&filename=/profiles/bpes/index.html
NCBI: OMIM#110100-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dispomim.cgi?id=110100
NCBI: FOXL2-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dispomim.cgi?id=605597
BPES Family Support- http://freespace.virgin.net/andy.bowles/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