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分類與介紹
分類代碼:1608
疾病類別:16
疾病名稱: Smith-Lemli-Opitz症候群  ( Smith-Lemli-Opitz Syndrome )
現階段政府公告之罕見疾病: 有
是否已發行該疾病之宣導單張:沒有
ICD-9-CM診斷代碼:759.89
ICD-10-CM診斷代碼:E78.72

病因學:
        Smith-Lemli-Opitz症候群(簡稱SLOS),此疾病命名於西元1964年,由David Smith醫師、Luc Lemli醫師及John Opitz醫師共同發現,因此以三位醫師的姓氏命名為Smith-Lemli- Opitz症候群。此疾病是膽固醇代謝異常之遺傳性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致病原因為位於第十一號染色體上的DHCR7基因缺陷,造成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酵素功能缺損,導致體內生化合成膽固醇的最後一步驟發生問題,使膽固醇前驅物7-dehydrocholesterol 無法轉換成為膽固醇,因而使得有毒性的7-dehydrocholesterol堆積在體內,造成疾病。

發生率:
  西方白人約二萬至四萬個新生兒,就有一位罹患SLOS,此疾病在歐洲的發生率高於亞洲及非洲。

遺傳模式
        此疾病是膽固醇代謝異常之遺傳性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

臨床症狀:
  此病症患童大多早產及經常臀位產,有些胎兒可能在早期即死亡。嬰兒期經常嘔吐,吸允力差以及餵食困難,生長遲緩,一歲前的死亡率高,主要原因為肺炎或免疫不良等。此病症患者常出現產前及出生後生長遲緩,面部特徵明顯,如前額窄小、內眥贅皮、眼瞼下垂、短下巴、低位耳、朝天鼻及裂顎等,其他臨床症狀包括心臟方面的缺陷、小頭及腦部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等,部分患者有光照敏感(photosensitivity)的現象,另外,約有50%的男性患者(染色體核型為46, XY)有外部尿道下裂或是隱睪症的現象或偏女性之外生殖器。除了以上症狀外,焦燥行為、睡眠障礙、反社會及自殘等行為問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愈趨明顯。嚴重型患者合併中度到重度之發展遲緩,輕型患者智力可以是正常的。
SLOS臨床症狀  
大於50%病患具有之症狀 10%~ 50% 病患具有之症狀
智能障礙〈Mental retardation (100%)〉 白內障〈Cataracts〉
小頭〈Microcephaly (80-84%) 斜視〈Strabismus〉
肌肉張力低〈Hypotonia〉 多指〈Postaxial polydactyly〉
裂顎〈Cleft palate〉 心臟缺陷〈Cardiac defect〉
眼瞼下垂〈Blepharoptosis〉 性別不明〈Sexual ambiguity〉46XY合併女性外生殖器
低位耳,耳廓傾斜〈Low set, abnormal pinnae〉 產前生長遲緩〈Prenatal growth retardation〉
舌頭小〈Small tongue〉 腎臟功能不全〈Renal cystic dysplasia〉
小頷〈Micrognathia〉 膽汁鬱滯性肝病〈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第二及第三腳指頭併指〈Syndactyly of toes 2/3 (>99%) 腎上腺增生症〈Adrenal hyperplasia〉
生長遲緩〈Postnatal growth retardation〉 肺葉發育異常〈Abnormal pulmonary lobation〉
男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包括尿道下裂〈Hypospadias〉及隱睪〈Cryptorchidism〉 幽門狹窄〈Pyloric stenosis〉

診斷:
1.臨床診斷:初步診斷可依據患者臨床表現來進行,面部特徵是診斷的依據之一,包括小頭、多指、及第二及第三腳指併指、生長及智能發育遲緩、顎裂及男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等。
2.生化檢查:血清膽固醇前驅物(7-dehydrocholesterol)增加,以及膽固醇前驅物(7-dehydrocholesterol)與膽固醇之比值增加,此項檢查可使用Tandem mass串聯質譜儀來分析。部分患者血清生化檢查呈現正常,欲進行進一步診斷,可分析患者皮膚纖維母細胞中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之酵素活性。
3.基因檢查:此疾病之致病基因位於第十一號染色體的基因DHCR7,可利用分子生物技術進行基因分析,此種診斷方式亦可使用於分析患者家族中的帶因者。96%屬於DHCR7基因的點突變,4%屬於缺失等拷貝數變異。
4.產前診斷:此疾病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意即患童之父母親可能皆為帶因者。若已經由基因檢查確認父母皆為帶因者,則每一胎中有25%的機率生下患兒,因此產前檢查十分重要,可確認胎兒是否罹病,以提供父母作為生育的考量。產前檢查可於胎兒十六週至十八週時進行羊膜腔穿刺做胎兒的基因分析或分析羊水活絨毛膜中膽固醇前驅物(7-dehydrocholesterol)濃度。 對於較輕型患者,基因突變之分析較膽固醇前驅物濃度更為準確。

治療:
        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定期進行各項檢查十分重要,包括生長及發展、眼科(斜視及白內障)、心臟、肌肉骨骼、泌尿生殖、內分泌(腎上腺及性腺功能)及肝膽腸胃(肝功能及黃疸指數)等的追蹤檢查,另外,患者可視個別狀況選擇手術治療併指及多指的症狀,顎裂及心臟缺陷也可使用手術進行修補。
        患者可以使用膽固醇補充(Cholesterol supplementation)治療,研究指出經過膽固醇補充治療的患童其生長發育獲得改善,發展及行為問題減輕,患童的語言發展也有進展,不過膽固醇補充研究的受試者並不隨機,因此結果可能有偏頗,但還是建議此症患者使用膽固醇補充療法。另一種治療藥物─HMG-CoA reductase的抑制物simvastatin也曾被報導可以改善膽固醇比例,期望這些臨床研究能為治療帶來新契機。 
        建議患者避免部分精神科藥物如Haloperidol、Aripiprazole(Abilify)及Trazodone, 因為會增加7-dehydrocholesterol而加重臨床症狀,但是不少患者仍需要服用治療神經症狀的藥物,所以需在療效與副作用間衡量,並隨時監測血清中的7-DHC和患者的症狀表現。對光照敏感者避免陽光曝曬,可以穿著衣物或使用防曬乳。

預後:
  此疾病為先天性多重障礙疾病,若血漿膽固醇過低的患者,一般存活時間不長,鮮少患者可活過成年期,部分患者因使用膽固醇治療而延長生存時間。

參考資料:
1. Robert D Steiner: Smith-Lemli-Opitz Syndrome. e-medicine: http://www.emedicine.com/ped/topic2117.htm 
2. Christopher M Cunnif: Smith-Lemli-Opitz Syndrome. GeneReviews: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143
3. Richard I. Kelley:Smith-Lemli-Opitz Syndrome 

本會副執行長 陳冠如編譯  2004.05.17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趙美琴醫師審稿
2017年委託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審稿
2023年周言穎醫師 審閱更新

其他相關疾病說明,請見「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